-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快過年了,這是我們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員流動范圍的擴大,仍有不少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怎么辦?向這個湖南的小姑娘學習,拿起筆來,寫封家書吧。
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電話、電子郵件、QQ、微信等工具和親朋聯系,快捷便利是其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不可否認,這些借助現代技術的聯絡方式少了些溫情,曾有一句搞笑的話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電信,你在網通”;少了些個性,就連在發送的信息中加入的表情符號也是統一版本。寫信則不然,每個人筆跡不同,用詞風格各異,怪不得過去的人往往以“見信如面”開頭。每一封家書都是獨一無二的,套用正在熱映的賀歲電影《私人定制》的名字,每一封家書都是地地道道的“私人定制”。
現代化的通訊手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便利,我們并不排斥它,也不可能用家書替代它。只是希望大家在有空的時候,在遇到需要深入交流的問題時,在一年中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拿起筆,寫封信。一方面,家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東西,當父母思念兒女時,拿出孩子的來信讀一讀,可以慰藉心靈;另一方面,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普遍比較含蓄,電話里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肉麻”的話,在家書里可以說;面對面表達不清的情感,在書信里可以理清。
從學中文的角度來說,寫信可以有效地治療“提筆忘字癥”,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信紙上揮灑創意。這對于崇尚個性的現代人來說,還是值得嘗試的。(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