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zāi)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月25日,6歲的陳鑫(中)在村莊路口與同伴玩耍。她的父母在浙江杭州打工,今年春節(jié),只有母親能夠回來和她團聚。
——南宋,5天4夜見證的留守生活
早上6點40分左右,東方逐漸有了魚肚白,月牙依然脆生生地亮著。冬天的寒意,直往記者高高豎起的衣領(lǐng)里鉆。街頭、巷尾,不斷跳出背著書包的小學(xué)生,匆匆趕往村頭坐校車。
見記者拿著相機拍照,一名八九歲的女孩好奇地問:“你們從哪里來啊?”“南京?為什么從南京到我們南宋來啊?”
為什么到南宋來?記者仿佛有了穿越感。沒等記者回答,銀鈴般的笑聲已經(jīng)遠去。
此南宋非彼“南宋”,而是一座位于江蘇省興化市西北角的古村落。現(xiàn)在,這個村里90%的孩子、70%的老人、30%的婦女在留守。
新年過后,半月談記者到南宋村待了5天4夜,在對其枝節(jié)脈絡(luò)的細細體察間,一個留守村莊的“樣本”漸漸清晰起來。
冷冷清清的古村落
南宋村周圍河蕩密布。隔著4萬余畝的大縱湖,還有個北宋村。傳說大縱湖處原是一座繁華古城,因突然地陷而被淹沒。古城被淹時,有宋家兩兄弟得以逃生。老大在湖的北面落腳,老二在湖的南面安家,不斷繁衍生息,有了現(xiàn)在的南宋村和北宋村。
南宋村有座永興禪庵,建于康熙年間,1945年被毀,2008年重建。在重建的功德碑上,《莊史簡述》記載:古莊南宋,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定名南宋莊……有中心街、環(huán)莊街,條條小巷暢通無阻……
所謂的中心街,其實只有兩三米寬,長不過百米,電動三輪車開過時,行人必須側(cè)身。散落街上的幾家小賣部,鮮有顧客光臨。村民們說早上7點左右有早市,可記者連逛3天,也沒見到什么熱鬧的交易場景,街上冷冷清清。一位做“千張”的老人說,每天只能賣兩斤左右。
“孩子們都出去打工了,小娃娃都去上學(xué)了。”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的喃喃自語,讓記者恍然大悟——全村2100口人,900多人外出打工,而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此時正在學(xué)校里“天天向上”。
周孝照是南宋村的老支書,1976年退伍回到村里,先后擔任過民兵營長、副主任、副支書。他說,多年前村民就紛紛外出跑水上運輸,從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鐵船,年復(fù)一年在水面上穿梭。
“出去多了,眼界開了,外出打工就擴展到不同行業(yè)。”老支書說,南宋村現(xiàn)有14個村民小組,村民大多在蘇州、無錫、常州、上海等地做砂石、羊毛衫編織、面條加工等生意,留在村里的青壯勞力屈指可數(shù)。總體而言村民收入不低,去年人均純收入達1.45萬元,幾乎每家都蓋起了樓房。
盡管幾乎家家住樓房,但一到晚上,并不見多少樓房有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