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傳說中,最早是漢文帝為紀念“平定呂后一黨”而設,隨著歷史推移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民俗。今年元宵節卻正好趕上了西方情人節,馬年元宵節與往年相比多了一些不同。
馬年元宵節與情人節撞日 花價暴漲旅店火爆
雖然古時元宵節就有“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樣的佳句,但多數人還是喜歡把元宵節當作團圓節日來過,可馬年的元宵節正好撞上了西方的情人節,這次再也躲不開“情人的味道”。
據其他媒體報道,受情人節和雨雪天氣影響,導致今年元宵節玫瑰花價水漲船高,部分地區價格甚至翻番。同時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2月14日當天的酒店預訂量也已同比增長了200%。
民間傳統文化群眾應多參與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元宵節當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時代發展到今日,彩燈萬盞太費電,燃燈放煙太不環保,但還是有一些民間傳統文化,我們是可以堅持。
如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吃湯圓“舉嘴之勞”,在這個元宵節抽些時間陪陪家人,滿滿都是愛。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我們且不可迷信真的能治百病,但是出來走一走散散步對身體還是好的。
元宵節的由來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定呂后一黨”而設。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明代時放十天長假
元宵節的節期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現在嘛,我們不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