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1日電 題:他們為世界重塑心靈——六個經典故事,寫給百年后回眸北京奧運會的人們
新華社記者李柯勇、劉錚
一百年后再回眸第29屆奧運會,人們將記住些什么?在北京奧運會即將落幕之時,已經可以考慮這個問題了。
精美的開幕式、一破再破的世界紀錄、出色的組織工作,自然要載入史冊。然而,還有一些人、一些故事會被經常談起。它們也許細微,常常在榮譽的焦點之外,卻遠超出體育范疇,展現了人類心靈中最可寶貴的東西。
人們將一代一代心口相傳,直至它們成為經典。請允許我們用一百年后的視角重述這些故事。
羅比娜——自由
一百年前的8月16日,在鳥巢形狀的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里進行了女子百米預賽。有一位選手看起來如此與眾不同,其他人都穿著背心、短褲,她卻嚴實地裹著頭巾,身穿長褲。發令槍響,她拼盡全力沖出去,仍被其他選手遠遠拋下,成績是最后一名。但沒有人嘲笑她,全場觀眾送給她熱烈的掌聲。
22歲的羅比娜是阿富汗代表團唯一的女隊員,在奧運會開幕兩周前,還不知道自己要參加奧運會。在她之前,阿富汗本來派的是阿哈德婭,阿哈德婭一直在艱苦訓練。當年在阿富汗,婦女拋頭露面參加體育運動仍是相當一部分人不能容忍的,可能招來咒罵、威脅甚至暗殺。在奧運會前三個月,阿哈德婭突然失蹤了。阿富汗代表團想盡了辦法都聯系不到她,只好臨時換上羅比娜。
羅比娜是個銀行職員,已很久沒有正式訓練了。由于害怕女兒受傷害,父母反對她跑步,可她堅持要來北京。比賽前,她小心翼翼地化了一點淡妝,涂了亮晶晶的指甲油,希望給觀眾留一個好印象。
那時北京已是一個非?,F代的國際都市,一切都讓羅比娜感到新奇。她很想到處逛逛,可是她沒有錢,甚至不能在北京多住兩天,比賽一結束就得回國。
對她來說,回家也許比出國需要更大的勇氣。她的教練擔心,如果電視畫面被某些人看到,她可能有生命危險。為了賽場上十幾秒鐘的盡情奔跑,她甚至要以自己的生命作賭注。
可是羅比娜說:“我不在乎,我是為阿富汗婦女的權利和自由而來的?!彼€說:“也許回國后有一百個人反對我,只有兩個人支持我,但我覺得兩個人也比一百個人更重要?!边@,就是自由的價值。
妮諾和帕杰琳娜——友誼
這是10日女子10米氣步槍頒獎儀式上的一個場面:季軍格魯吉亞運動員妮諾攏了攏頭發,走到亞軍俄羅斯運動員帕杰琳娜面前,兩人相視一笑,輕輕相互一吻,然后擁抱在一起。
如果人們知道,當時在千里之外,格、俄兩國戰火正在燃燒,就會明白這一吻的深意。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格魯吉亞南奧塞梯地區局勢驟然惡化,格魯吉亞宣布與俄羅斯進入“戰時狀態”。
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妮諾說:“能一起在體育比賽里同場競技的運動員都是朋友,體育和政治沒有關系?!彼€幽默地加上一句,“哪怕是在射擊這項可怕的運動中,也是如此?!?/p>
當時兩位運動員的一吻讓全世界動容,因為它超越了國界,超越了分歧,奧林匹克精神再次閃耀出和平友誼的動人光輝。
奧斯卡——勇敢
在11日的舉重男子62公斤級決賽中,觀眾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了一位沒有成績的運動員。哥倫比亞選手奧斯卡在三次試舉中脫手,仍強忍傷痛,堅持完成了比賽。
當年一位記者詳細記錄了現場情形:奧斯卡緩慢走到杠鈴前,看了看,有些遲疑,彎下腰,先左手握杠,右手小心地放在另一邊。他發力,起杠,橫杠明顯一高一低,一邊杠鈴已經離地,一邊的卻仍在地上。突然他右手一滑,杠鈴重重地砸到地上。全場一片驚呼!三盞紅燈亮起,奧斯卡失望地轉身走下賽臺。
奧斯卡絕非泛泛之輩,他是2006年世錦賽亞軍,多年泛美錦標賽的冠軍。兩周前,他在一次訓練中拇指意外受傷,他叫醫生想辦法幫他固定好受傷部位,來到了北京。
“幾分鐘后,奧斯卡再度出場,全場觀眾熱烈鼓掌。”那位記者寫道,“他彎下腰,右手不斷地變換姿勢握著杠鈴,很久,很久。直到離規定時間還有不到10秒時,奧斯卡咬咬牙,努力提杠,又是右高左低,又是右手一滑,同樣使不上勁。奧斯卡沒有放棄,他再次嘗試。這一次,現場觀眾都清楚地聽見那手指摩擦著杠鈴滑落的聲音。奧斯卡痛苦地閉上眼睛?!?/p>
奧斯卡的右手握著的已不僅是杠鈴,還有全場觀眾的心。他坐在后臺,不斷地撫摸著右手拇指,教練問他還要不要第三舉,他輕輕點了點頭,把一層紗布纏繞著傷指,走向賽臺。
雷鳴般的掌聲響起來。奧斯卡準備良久,吃力地再次抬杠。杠鈴離地了!奧斯卡在觀眾的助威聲中吃力地堅持著……“咣”的一聲巨響,杠鈴又滑落了。奧斯卡大叫著快步走回后臺,坐在板凳上,淚落如雨。
這真是令人揪心的一幕。在這悲壯的十幾分鐘里,人們感到了一種無比的力量。正如20世紀作家海明威所言:“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征服?!?/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