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市首個應用衛星遙感手段編制的生態環境質量報告,在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完成。這份哈爾濱的“生態地圖”,詳細標明了哈市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等級。
據了解,哈爾濱以往的生態質量報告都是依據生態統計數據編寫,而這些數據統計由分屬的不同部門完成,存在數據更新慢,不能準確反映哈爾濱市生態全貌的問題。
去年,國家環境監測總站通過Landsap TMS衛星拍攝了12幅涵蓋哈爾濱整個區域的衛星影像,并將這些影像傳給哈爾濱市。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生態室利用這些衛星遙感影像,再應用數據解譯、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破譯”,測出哈爾濱市森林、草原、濕地等各種地形地貌的比例,并獲取相關生態數據,從而繪制出哈爾濱市的“生態地圖”。
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生態室主任白羽軍介紹,生態報告顯示,哈爾濱市的整體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為良。其中,通河、方正、尚志、五常等4個縣(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評價為優;哈爾濱市區、木蘭、延壽、依蘭、賓縣、巴彥的生態質量狀況為良;雙城的生態質量狀況是一般。
據介紹,評判的標準共有5項:生物多樣性、植被覆蓋、水網密度、土地退化、環境污染。根據5項綜合計算,大于等于75分的為優,大于等于55分小于75分的為良,哈市市區因為在植被覆蓋方面的不足,得分為57.91分。
生態報告顯示:全市生態質量狀況優和良的比例均為47%,另6%的區域生態等級為一般。
“生態地圖”揭示出的主要問題是,同2004年相比,哈爾濱市耕地面積有所減少,原因是部分耕地被轉為建設用地,而這種轉變通常是不可逆轉的,這是哈爾濱市當前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
另悉,今后哈爾濱市每年都將根據衛星遙感影像,繪制出哈市一年一度的“生態地圖”。 (記者 劉洋)(編輯:李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