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4日在上海說,中國探月二期工程,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的任務,其中“三號”將實施的無人登月探測,難點之一就是著陸過程。
歐陽自遠在此間出席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第31屆文化講壇時說,“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它將進行一系列的技術試驗和精細化作業,比“一號”有很大改進;而“嫦娥三號”著陸器軟著陸后,將“走出一輛月球車”,月球車好比是中國最高智能的機器人。
他說,對“嫦娥三號”而言,著陸器著陸將是一大難點。由于月球表面環境完全不同于地球,著陸器一邊降落,一邊需要相反的力,進而使它著陸下降的速度降低,調整姿勢,實現空中懸停,最終順利軟著陸月面。
他同時透露,月球的晚上表面溫度極低,儀器箱在晚間必須克服極端低溫的惡劣環境,要采取措施,保持一定的溫度。
4日在該文化講壇上,歐陽自遠與袁隆平、鐘南山一道,共話“‘天、地、人’的科學精神”。歐陽自遠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實施探月工程的意義不止在于研究月球本身,它可以帶動不同領域一大批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當年阿波羅號登月看,產生了3000多種新技術,帶動了整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高新科技發展,不僅有計算機、通訊、新材料等技術,甚至連日常生活中的“尿不濕”也源自當時為宇航員提供的一項小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