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雷:
其五,創新是產業結構現代化的一個原動力。創新是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根本來源。創新產生新觀念、新制度、新知識和新模式,它們催生了新的生產和生活需求,形成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現代化。
其六,產業結構現代化需要政府和市場聯合作用。產業不可能自動或者完全依靠市場機制自發實現結構優化,政府需要進行適當的管理和調控,進而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產業政策制定最經典的案例是日本戰后經濟振興。即使是奉行經濟自由主義的美國,也會出臺部門政策用以引導產業發展,進而影響產業結構調整。
其七,科技和教育在產業結構現代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科技對就業結構的影響是各界關注的焦點。《自然》評論認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就一直擔心被機器所取代,這三百年來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識時代需要更多的受教育勞動者。
其八,產業結構現代化的路徑和模式具有多樣性。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國際標準模式探討一直存在爭議。各國國情的不同顯然是影響與“國際標準模式”一致性的重要因素。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江小娟認為,中國人口大國的特殊國情是一個有利于產業結構按照一般規律演變的因素。
我的匯報完畢。謝謝大家!
2018-09-15 09:44:21
何傳啟:
下面,請葉青同志介紹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定量評價。
2018-09-15 09:45:10
葉青: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受中國現代化報告課題組委托,我給大家匯報的內容是“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定量評價”,評價區間是2002到2015年,是《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第四章的內容。我匯報的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產業結構現代化評價模型。
關于產業結構現代化評價目前沒有標準方法,不同評價模型各有特點,比較有代表性的評價方法包括投入產出模型、計量經濟學模型等?!吨袊F代化報告2018》用產業結構現代化指數來衡量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相對水平及發展趨勢,這個評價模型是以提升產業質量為導向,以優化產業結構為主體,包含產業結構和產業質量的二維評價模型。
根據產業結構現代化原理,選擇代表產業結構現代化典型特征的關鍵指標作為評價指標,評價指標的選擇還要考慮其政策含義和數據可獲取性。產業結構方面重點選擇增加值結構和就業結構,產業質量方面重點選擇的是勞動生產率、利潤率、創新力度、環境友好和國際競爭力。
經反復考量,這個評價模型選取了12個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標。不同國家的數據質量不同,且面板數據得到的結果與真實的產業結構水平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這個評價結果僅供各位參考。
2018-09-15 09:46:24
葉青:
第二部分,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評價結果
利用上述的評價模型我們對131個國家2000年以來的產業結構現代化進行評估,下面主要匯報最近年的評價結果。
2015年世界產業現代化結構評價結果顯示:產業結構發達的國家有21個,占16%;中等發達國家為20個,占15%;初等發達國家31個,占24%;產業結構欠發達國家59個,占45%??傮w樣本量是131。
2015年,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國際前沿的10個國家分別是:丹麥、瑞典、美國、瑞士、挪威、比利時、新加坡、荷蘭、以色列和德國,此外,英國居第11位,法國排第15位,加拿大排在第16位,日本是第17位。
再看看2015年世界產業結構現代化的末尾水平,大都是以非洲國家居多。
根據產業結構現代化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地位的變遷。通過計算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國家地位的轉移概率,發現:在2000~2015年間,國家產業結構現代化的升級概率為:中等發達國家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大概是11%,初等發達國家升級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概率約為15%,欠發達國家升級為初等發達國家概率約為16%。
2018-09-15 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