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個領域現代化的前景分析可以分領域進行,政治和個人領域現代化需要專題研究。六個領域現代化的前景分析沒有標準模式,本期報告采用水平、差距和路徑三要素分析模式。一般而言,六個領域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六個領域現代化的未來水平,應該與國家現代化的未來水平基本相當;六個領域現代化的目標設定,應該與國家現代化的總體目標相協調;六個領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應該與國家現代化的總體路徑相適應。
1、中國經濟領域現代化的前景分析
經濟現代化是經濟領域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經濟現代化研究》分析了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歷史、現狀和前景,提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圖和政策建議。這里簡要介紹其主要觀點。
(1)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水平分析
如果按照1990~2002年的年均增長率估算,中國第二次經濟現代化指數的水平大致是:2002年為經濟欠發達水平;2030年有可能晉級經濟初等發達水平,2050年有可能晉級經濟中等發達水平,2080年有可能晉級經濟發達水平(表3-58)。
21世紀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國家目標可以分解為三個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目標:在2030年左右,晉級經濟初等發達水平,第二次經濟現代化指數的排名進入世界前50名,關鍵經濟指標的排名進入世界前60名。
第二階段目標:在2050年左右,晉級經濟中等發達水平,第二次經濟現代化指數的排名進入世界前40名,關鍵經濟指標的排名進入世界前40名,基本實現經濟現代化。
第三階段目標:在2080年左右,晉級經濟發達水平,第二次經濟現代化指數的排名進入世界前20名,關鍵經濟指標的排名進入世界前20名,全面實現經濟現代化。
(2)中國經濟現代化水平的差距分析
2002年中國屬于經濟欠發達國家。21世紀中國要實現經濟現代化,必須攀登三個臺階:從經濟欠發達國家晉級初等發達國家,從初等發達國家晉級中等發達國家,從中等發達國家晉級發達國家。顯然,中國經濟現代化是瞄準發達國家水平的,需要進行國際比較分析。
這里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指數為例,分析中國經濟現代化水平的國際差距(表3-59)。如果按照1990~2002年的年均增長率估算,中國第二次經濟現代化指數有可能在2050年超過世界平均值,在2070年超過經濟發達國家的底線,在2080年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值;有可能在2060年趕上德國,在2080年趕上日本,在2100年趕上美國。在21世紀里,中國第二次經濟現代化指數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發達國家平均值的相對差距有可能不斷縮小。
(3)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圖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經濟現代化研究》提出了21世紀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圖,它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基本路徑的一種集成。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運河戰略、基本目標、基本任務、監測指標(表3-60)、質量監測和結構監測等,以及若干戰略措施。
表3-60 21世紀中國經濟現代化路徑圖的監測指標
經濟質量監測指標
|
經濟結構監測指標
|
經濟效率
|
經濟進步
|
經濟基礎設施
|
經濟結構轉型
|
流通和分配結構
|
經濟協調發展
|
人均GNI
|
工業化
|
人均公路
|
農業勞動力比例
|
人均出口總值
|
地區經濟差距
|
人均PPP
|
市場化
|
人均鐵路
|
服務業勞動力比例
|
股市相對規模
|
城鄉收入差距
|
勞動生產率
|
知識化
|
人均能源消費
|
物質業勞動力比例
|
基尼系數
|
工業和農業相對差
|
農業生產率
|
信息化
|
電話普及率
|
農業增加值比例
|
低收入者收入比例
|
就業和產業相對差
|
工業生產率
|
綠色化
|
科技經費投入
|
服務業增加值比例
|
家庭消費比例
|
水資源使用效率
|
服務業生產率
|
全球化
|
教育經費投入
|
物質業增加值比例
|
轉移支付比例
|
能源資源消耗系數
|
注:36個監測指標的單位和2002年至2050年的數值見附表1-26。
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運河戰略的基本思路是:在21世紀前50年,采用綜合經濟現代化基本路徑,協調推進第一次經濟現代化和第二次經濟現代化,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知識化、綠色化和全球化,協調推進從新型工業化向知識化的轉型,全面完成從第一次經濟現代化向第二次經濟現代化的轉型,達到世界經濟現代化的中等發達水平;在21世紀后50年,全力推進知識化和綠色化,全面完成第二次經濟現代化,迎頭趕上世界經濟現代化的先進水平。
在21世紀前50年,中國經濟現代化至少有三大瓶頸。其一是經濟質量,其二是經濟結構,其三是經濟競爭力。在未來50年里,提升經濟質量是重中之重,加快經濟轉型是關鍵所在,提高經濟競爭力是長期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