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sqis"><acronym id="osqis"></acronym></dl><li id="osqis"><source id="osqis"></source></li>
  • <code id="osqis"><xmp id="osqis"></xmp></code>
  • <li id="osqis"></li>

    壯 族

    2002年05月08日16:4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壯族

    人口為16178811人。

    民族概況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少數分布在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壯族族稱來源于部份壯族的自稱“布壯”。此外,還有自稱布儂、布土、布樣、布斑、布越、布那、儂安、布偏、土佬、高欄、布曼、布岱、布敏、布隴、布東等20多種。建國后,統稱為僮族。1965年根據周恩來的提議,經國務院批準,將“僮”改為“壯”。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壯族人口數為16178811。壯族使用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南宋時已出現用方塊漢字構成的土俗字。土俗字使用面不廣,會使用的人也不多,多用于書寫地名、編山歌、記事。1955年國家幫助壯族創制了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并得到了推行。1982年又做了適當修改,并推廣使用壯文。

    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壯族是由中國古代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它與周奉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的僚、俚、鳥滸,宋以后的僮人、土人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當秦朝勢力進入嶺南以前,在祖國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主要居住著屬于百越系統的西甌和駱越兩族群,這兩個族群就是壯族的先民。

    根據出土文物發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壯族先民已普遍使用銅器,這些金屬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和發展,壯族社會無階級的原始公社進入到奴隸社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派尉屠睢率領50萬大軍,兵分5路,進軍嶺南。秦軍戰勝西甌人,統一了嶺南,設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置于中央集權制的統治之下。又派監祿在廣西修筑靈渠,把湘江與漓江連接起來,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接著,從中原遷來大批漢人“與越雜處”。這些漢人在與甌、駱越的交往、通婚過程中,部分成為壯族,同時加速了越人社會經濟的發展。

    從漢至唐初,在今壯族地區出現了一些“雄于鄉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呂氏,高涼、合浦的冼氏,欽州的寧氏等,稱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嶺南道分置嶺南東、西兩道,設五府經略使于廣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壯族先民的聚居區。兩宋、元、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統治,建州縣、派官史、征貢賦,中央王朝在壯族地區實行的羈縻州縣制度,給壯族人民帶來了沉重負擔。壯族人民不堪奴役,多次反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起事于嶺南的壯族地區。但歷次起義都遭到了反動統治者的血腥鎮壓而告失敗。壯族人民在抗擊法國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爭和抗日戰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壯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社會經濟

    建國前的壯族社會基本上還是封建社會,封建王朝在壯族地區實行羈縻州縣制度,封任壯族寨主、大姓為地方官吏,以加強對壯族人民的統治。而富于革命傳統的壯族人民,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奮起反抗暴政,不斷沖擊著封建統治政權,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在距今數千年前,壯族的先民就開始使用石斧、石鑿、石刀、石錛等磨光石器進行狩獵和耕種。秦漢時,廣西東部沿海地區已經播種水稻,并開始使用耕牛和鐵器發展農業生產。以越人為主體的“南越國”,其社會生產力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隋唐以后,許多地方的壯族人民已使用鐵犁和鐵質腳踏犁,還發展了礦冶業、家庭紡織業和其它手工業。如宋代廣西龍州(壯人聚居區)打制的“扁刀”,可以連斬數牛而鋒刃不鈍,工藝高超,遠近聞名;南宋初葉,廣西有吃不完的賤價米運往廣州等地出售。到了明代,壯族地區社會生產,即使是邊遠地區,也呈現出“益比內地”的新面貌。至清代,壯族地區的社會生產水平與當地或附近漢族地區已大體一樣了。在民國時期,由于國民黨政府不重視發展社會經濟事業,壯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十分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壯族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1952年12月9日,在廣西省西部壯族聚居區建立了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改稱自治州),轄41個縣。1958年3月15日,在廣西省的轄境范圍內建立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撤銷了桂西壯族自治州建制。同年4月1日,建立了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又建立了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壯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權利。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培養壯族干部和發展壯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事業。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開拓進取,發展壯大了農村經濟,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鋪設了四通八達的交通和通訊網絡,繁榮了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廣大人民正在向現代化邁進。1990年廣西農業總產值達252.22億元,比1950年增長4.3倍,比1978年增長74.6%。工業總產值達353.43億元,比1950年增長117·8倍。國民收入335.98億元,比1950年增長9.8倍。廣西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貿易不斷擴大,目前,廣西已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和經濟聯系。一個開放的廣西正在中國的南部崛起。

    文化藝術

    壯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帶稱為“歡”,左江一帶稱為“詩”,桂北一帶稱為“比”和“歡”,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農歷三月初三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萬人以上參加。內容有請歌、求歌、激歌、對歌、客氣歌、推歌、盤歌、點更歌、離別歌、情歌、送歌等。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間,還舉行男女間的拋繡球、“碰蛋”等娛樂活動。這期間,各家各戶吃五色糯米飯。云南文山一帶還唱壯戲,兼辦物資交流會。過去,壯族一年種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備耕時間,歌圩就是為春耕農忙做物質的和精神的準備。吃五色飯、五色蛋,是預祝五谷豐登的意思。

    唐代,壯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為內容,以敲擊聲伴舞。宋代有扁擔舞、采茶舞、撈蝦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剛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這舞蹈流傳至今。在漢族戲劇的影響下,大約在清代,壯族開始出現戲劇。一種是用壯語演唱的壯劇、師公戲、木偶戲;另一種是在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歌舞劇。壯劇又分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帶的“北路壯劇”,是在滇戲的影響下,于民間說唱曲藝“板凳戲”的基礎上形成,吸收了滇戲的唱腔,伴奏的樂器有壯族的馬骨胡、葫蘆胡、木葉和漢族的笛子、三弦、二胡。流行于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壯劇”,是在馬隘土戲的基礎上,受邑劇影響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戲曲形式,伴奏樂器除本民族的馬骨胡]、葫蘆胡外,還采用了邑劇的文鑼、武鑼、大鈸、小鈸、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

    古代壯族先民在今廣西寧明、龍州、憑祥、崇左、扶綏五縣市境內的斷崖陡壁上,繪制了眾多的崖壁畫,僅在明江、左江沿岸連綿200多公里的地段上就有60多處。畫面有人形、獸形和圓形圖案等,人物畫像最多。人形多為正面繪制的蹲式,有的斜掛腰刀,有的在平伸的手下方、曲腿的上方有圓環。另一種是側面繪制的雙腿彎曲式,雙手向面部前方斜伸,并有圓環。寧明縣明江畔花山崖壁畫繪制集中、典型,其中一陡壁上繪制有1300多個人物形象,大的有約1.5米高,小的僅50至60厘米。此外,還有似狗的形象。筆畫古樸粗獷,給觀眾一種熱烈歡樂的感覺。壁畫多在河流急彎險灘岸邊陡壁中間,離江面30至40米以上,要攀登上去繪畫是十分困難的。壁畫的繪制年代,畫面表現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登高繪制以及使用的繪畫工具、原料等問題,還在深入研究中。

    壯族鑄造和使用銅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迄今,在壯族地區的絕大多數縣份已發掘出不同時期的銅鼓。銅鼓的類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圓平,鼓身中空無底,裝飾著各種圖案花紋。在歷史上,銅鼓既是樂器,也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征。從冶煉技術和造型技術來看,在廣西田東縣鍋蓋嶺出土的屬于戰國時期的銅鼓,在廣西貴縣、西林縣出土的屬西漢時期的銅鼓,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壯錦是壯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紡織工藝品。它用棉紗和五色絲絨織成,花紋圖案別致,結實耐用。壯錦的生產,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時代已有記載。到了清代,壯錦生產已遍及壯族地區,成為壯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場的暢銷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壯錦得到新的發展,花紋圖案不斷創新,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如壁掛、臺布、坐墊、沙發布、窗簾等。現在廣西靖西、賓陽等地生產的壯錦,暢銷國內外。

    武術活動在壯鄉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而且有獨特的習俗。如明代桂西壯人,男孩長到十來歲,就要教他練武。當地土司提倡群眾習武,群眾也崇尚武術,每年冬閑時節,壯鄉的各個村寨都延聘師傅傳授武藝。這種習俗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后。而今壯鄉的傳統武術又逐步恢復發展起來。

    風俗習慣

    壯族的婚姻,過去是父母包辦,但婚前戀愛是自由的。富有人家納妾,勞苦人民是一夫一妻。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現在有些地方還保持這種習俗。青年男女結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節日和農忙時節才到丈夫家短暫居住,直到懷孕之后才長住婆家。因此,“不落夫家”的時間為三、五年不等。在歷史上,“不落夫家”期間有性自由,后來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當的行為,遭到嚴禁,違者會被處死。現在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壯族住房多數與當地漢族相同。部分地區居民住“干欄”(又稱“麻欄”),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和堆放雜物。近三、四十年來,這種建筑形式已有改變,實行人畜分居。

    壯族服飾各地不一,廣西西北部,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左衽、繡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寬腳的褲子,腰間束繡花圍腰,喜戴銀首飾;廣西西南部龍州、憑祥一帶的婦女,著無領、左衽的黑色上衣,包方塊形狀的黑帕,穿黑色寬腳褲子。男子多穿唐裝。衣料過去多是自織的土布,現多用機織布。過去有鑿齒(即打掉一兩顆牙,再裝上金牙)、文身習俗,現已改變。

    飲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肴。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年節時,用大米制成各種粉、糕。婦女有嚼檳榔(也稱吃蔞)的習俗。結婚送聘禮時,榔檳是必需贈送的禮物。

    宗教信仰

    壯族除祭祀祖先外,還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土地神、灶神、太陽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傳入壯族地區。近代以來,一批傳教士到壯族城鎮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發展教徒,但影響不大。

    (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編)

    國家民委網站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日日操夜夜操免费视频| 啦啦啦中文在线视频6| 9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 人妖系列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午夜影视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秋葵视频在线观看在线下载| 日批视频在线看|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欧美大尺度xxxxx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免费vip会员在线看|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欧美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菠萝蜜视频入口| 亚洲fuli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2019国产开嫩苞视频|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村上里沙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在地铁车上弄到高c了| 粗暴hd另类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