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大家子或一幫朋友耕耘菜畦,打理果樹,出了汗、沾上泥巴才覺心滿意足;拎著滿滿的籃子回家,里面的番茄、豌豆可不是在集市上買的,而是在離家不遠的園子里種的;親手種植的番茄第二天就成了三明治里的一部分,太奇妙了!
如此樂趣,從網(wǎng)絡世界的“開心農(nóng)場”走到現(xiàn)實,就存在于城市中或是城市邊緣;如此充滿生活樂趣的園子,并非屬于個人,而是由政府提供給市民的。世博會上,不少來自異國的真實案例為都市人找到另一種田園詩意生活。
德國流行租賃花園——一石多鳥巧解綠化難題
德國館里,一組空中拍攝的照片叫人見識了散落在德國各大城市的點點綠色。這些綠色往往來自一塊塊相互隔開的小花園,它們大大小小,形態(tài)各異。它們原是閑置荒地,如今通過租賃的方式奇跡般“起死回生”。
德國城市的尋常百姓都可到市政府申請租用這樣一塊20-50平方米不等的花園,每年僅需交納租金250-300歐元。全德國至少有上百萬個小花園。各州各市都成立了小花園協(xié)會來管理小花園的運作和租賃,規(guī)定花園不得用于贏利,花園里種植的作物以及收獲的東西歸租用人所有。盡管如此,小花園也不是想租就能租到的,得耐心排隊,等有人退租了,才有可能租上。一般來說,要得到一塊退租的花園需等上1至3年,畢竟想租花園的人實在太多,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
德國的綠化率極高,國家通過立法的方式規(guī)定一定比例的土地應用于綠化,而德國的城市公園數(shù)量有限,占有的綠地面積也有限,單靠公園是不可能完成城市綠化指標的。德國人早在150年前就想出了破解綠化難題的另一種思路:政府利用城區(qū)閑置土地,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出租給私人植花種草。此業(yè)務一經(jīng)推出,人人動手,全民皆“農(nóng)”,那些家庭主婦伺候花園里的花花草草,不亞于養(yǎng)育子女。這不僅為政府節(jié)約了大量的城管人力和財力,收獲了一筆不菲的租金,更為重要的是,它實現(xiàn)了可持續(xù)綠化。
英國倫敦社區(qū)菜園——在勞作中密切人際交流
倫敦零碳案例館里,一個叫做“都市種植”的項目別開生面。
兩年前金融危機之時,倫敦政府在市內(nèi)開發(fā)了2012塊閑置土地,分配給熱衷于此項計劃的社會團體,希望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辦之時,市內(nèi)能增添2012個種植空間??墒牵鞘性絹碓矫芗?,上哪兒去找種菜的地方呢?于是,房頂、廢棄建筑工地、公園和被忽視的住宅角落被改造成社區(qū)菜園;一些常年不運營的駁船也被利用起來,做成流動的種植空間;英國內(nèi)河航道免費提供了運河邊的土地;倫敦交通運輸部門準備把鐵路兩邊的土地拿出來;無論學校還是公園停車場,只要你愿意將它改造成菜園,政府就會全力支持。為此,倫敦發(fā)展署還將提供8.7萬英鎊特別基金,作為財政支持分配給計劃參與者。
“大辟社區(qū)菜園,不僅為了綠化溫飽兩不誤,更是為了加強社區(qū)之間以及社區(qū)內(nèi)部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币晃还ぷ魅藛T告訴記者。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之下,倫敦涌現(xiàn)出不少“都市種植”的粉絲,他們在勞作中交流如何選種、如何灌溉、如何養(yǎng)護,也打造出一個“速配”的空間。
不謀而合,種出詩意生活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熊易寒博士指出:城市園子正好踩在了活力與秩序的最佳平衡點上?!白ゴ蠓判 ?,一方面讓市民利用城市的邊邊角角回歸田園,體驗揮灑汗水、美化環(huán)境的“野趣”,一方面使更多的頭腦、更多元的審美情趣納入市政建設體系。
事實上,無論最初政府部門出于怎樣的考量,最后這些可愛的園子都為城市種出一分久違的詩意。
一位德國留學生告訴記者,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小花園主要是老年人的領地,然而隨著世代更迭,越來越多的年輕家庭從上一輩承租人那里接手這些土地,既讓父母在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中放松身心,也讓孩子在和煦的陽光下盡情玩?!,F(xiàn)在,德國有專門的小花園博物館,每年在各大城市舉辦的園藝展覽、花卉競賽都是市民們的盛事,大家喜歡將小花園裝點成完全屬于自己的綠色休憩之地,不少小花園甚至成為街頭的綠色藝術品,而好客的主人也樂意將小花園對外敞開,讓更多的人分享綠色文化。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劉德艷說,由盛行于歐洲的城市園子可以聯(lián)想到近年來令中國城市居民趨之若鶩的“農(nóng)家樂”項目,“這不都體現(xiàn)出久居都市的人們對于大自然的向往嗎?無論科技發(fā)展有多快,物質(zhì)生活有多充裕,人們一直期望能夠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辈贿^,她也指出:“中國的‘農(nóng)家樂’僅僅停留在旅游的層面,普通城市居民一年最多去兩三次,借短暫的吃農(nóng)家菜、住農(nóng)家院、上果園摘果、下菜園摘菜來放松身心,并且還抱著圖新鮮的心態(tài),每次都去不同的‘農(nóng)家樂’。相比較而言,德國和英國的城市園子更像是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它的深度參與、自主種植、強調(diào)擁有感和歸屬感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借鑒?!?范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