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訪華:重要議題-經貿 焦點-雙邊關系
[將帶來什么樣的信息] [從指責到傾聽 "鐵娘子"對華為何放軟身段]
作為一位重量級的世界名人,中國人對“第一夫人希拉里”、“參議員希拉里”并不陌生,但是對于剛剛上任一個月的“國務卿希拉里”卻知之甚少。至于,希拉里的中國觀,希拉里想要什么樣的中美關系,人們更是如同霧里看花。盡管沒有太多的事實依據,大部分人依然對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充滿期待,給希拉里的首次訪華賦予了極大期望。一方面,奧巴馬政府是以“變革”為口號上臺的,曾誓言改變布什政府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采取更加理性、更多合作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過去八年中美關系總體上不錯,人們有理由相信奧巴馬政府將把中美關系往更好的方向變革。同時,希拉里是位非同尋常的國務卿,她有自己的政治資源和政治地盤,她有自己的權力來源,不需要完全聽命于總統奧巴馬。希拉里在去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中贏得了近2000萬張民主黨人的選票,這2000萬就是她的政治資本。因此,希拉里將是一位敢于推行自己主張的國務卿,將是一位能做主的國務卿。對希拉里的首訪給予密切關注,是有道理的。
中美關系是美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北京是希拉里亞洲行最核心的目的地。希拉里此行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傾聽亞洲主要國家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觀點,二是傳達美國新政府的觀點、信息。希拉里將向中國傳達什么信息,將對中美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從當前中美關系的現狀分析,未來中美關系向何處去,美國的態度非常關鍵。希拉里傳達的信息關系著未來一段時間中美關系的發展趨勢。
第一,美國如何給當前的中美關系定位,是戰略伙伴,還是戰略對手;是威脅大于機遇,還是機遇大于危險;是太復雜難于下判斷,還是不確定性太大不好輕易下判斷。冷戰結束以來,關于中美關系的定位問題一直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的戰略性議題,也是美國國內爭論不休的難題。美國曾經要求致力于建立“建設性的中美戰略伙伴關系”,也曾經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過去八年,布什政府對中美關系的標準定位是“太復雜”,實際上回避了對雙邊關系的戰略定位。人們通常說,美國對華政策是兩手策略,既合作又防范,這就是由于對中美關系的定位不明確造成的。在美國國內,在對華政策上的極端派不占主流,認為中美關系完全是戰略對手的人是少數,但相信中美關系是利益高度一致的戰略伙伴的人也是少數。主流意見認為,正是崛起的中國對美國而言,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需求謹慎處理的威脅。我們不敢奢望,美國會在一夜之間視中國為機遇,視中美關系為戰略伙伴。關鍵問題是,經過冷戰結束近20年的發展演變和身份建構,中間派的主流意見是在向好的一端發展,還是在向壞的一端回流。對于奧巴馬政府而言,中國主要是一個機遇,還是主要是一個挑戰呢。希拉里說,中美合作非常重要,中美兩國都能從對方的發展中獲益。從這句話分析,美國似乎更多地將中國崛起視為一個機遇。但是,希拉里在講話的開頭又說,今天主要是談積極的議題,不談消極的問題。可見,希拉里說的是事實,而且全部是事實,但肯定不是全部的事實。全部的事實是什么,有待于希拉里來解開第一個謎團。
第二,美國是否準備允許中國擁有與其實力相適應的國際權利和國際地位,對此美國將會樂見其成,還是會百般阻撓呢。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對美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美國對中美合作的渴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合作不能只要求“中國配合美國的工作”,而應當是平等互利的。美國是否準備從全球實力新格局出發,稍微放松一點自己的主導地位,賦予中國與其實力地位相適應的權利。到目前為止,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在美國國內,對美國相對實力地位的辯論尚無定論,但是大多數人承認美國主導全球事務的能力有所下降。希拉里說,美國沒有能力單獨解決世界上的問題,但是沒有美國世界上的問題解決不了。也就是說,美國不是解決問題的充分條件,而是必要條件。換句話說,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一,這個地球缺了美國轉不了。那么,美國在要求世界各國分擔責任的時候,能不能也讓他們分享權利呢,美國政府官員對此只字未提。在美國民間,一些學者、前政府人士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在最近提出了“兩國集團”、“中美國”等概念,主張給予中國最大的國際舞臺。如果美國政府仍然想最大限度是控制國際主導權,那么無論是用“硬實力”、“軟實力”,還是“巧實力”,其結果都是半近八兩,巧取和豪奪能有多大區別呢。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將怎么做,我們將傾聽希拉里帶來的信息。
第三、美國將如何選擇中美關系中的優選議題,經濟、安全、人權、氣候變化,哪些議題處在最優先的位置上。希拉里上臺伊始,就抨擊布什的對華政策太片面,過度專注于經濟問題,宣稱自己將要一個全面的中美關系。言下之意,希拉里將把人權、非傳統安全等議題也要擺上議事日程。其實,布什政府的政策重點也是多年摸索的結果,是中美兩國“求同存異”的結果。為什么某些問題被邊緣化,是因為中美在這些問題上分歧較大,把它們擺到突出位置上,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破壞中美關系。在這個問題上,殷鑒不遠,而且就發生在希拉里家中。1992年克林頓上臺初期,將人權作為中美關系的重中之重,將中美關系推向了沖突和對抗之路。希拉里能否吸取其夫的教訓呢。在亞洲協會的演講中,她說“今天,談美國與亞洲在相互依賴關系中的矛盾和風險很有夠吸力,但是我主要想談一談伙伴關系中的機遇。”這說明,希拉里是本著“求同存異”的態度來看中美關系的。但是,隨即她又大談美國要努力促進朝鮮、中國等國的人權改善。由此可見,希拉里一直在傳達相互矛盾的信息。美國新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到底是什么態度,有待希拉里給予清晰、一致的信息。
第四,美國將用什么來說服中國繼續支持其經濟復興計劃,讓中國相信能夠與美國“同舟共濟”。對面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復興經濟是奧巴馬新政府的當務之急,也是希拉里首訪的首要議題。希拉里也在訪問途中信誓旦旦表示,貿易保護主義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惡化危機,美國希望與中國“同舟共濟”。但是,從行動上來看,美國不是要與中國“同舟共濟”,而是已經先搶了救生圈,準備先跳了。美國先是批評中國儲蓄過高,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接著又指責中國操縱匯率。近日,又在救市計劃中通過了“只買美國貨”的保護主義條款。反觀中國,從去年9月金融危機大規模爆發以來,中國不但沒有拋售手中的美國債券,而且增持近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各種狀況顯示,經濟危機僅僅開了頭,美國這種言行不一的舉措很難讓中國在未來漫長的困難時期與美國通力合作。對此,希拉里該作何解釋呢。
新政府、新形勢、新問題,錯綜復雜的中美關系面臨新的不確定性,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正因如此,才顯示出高層訪問、交流的重要性,我們且看希拉里在這些重要問題上傳達什么信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研究員 牛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