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方案處于絕密狀態(tài)
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根據幾個月來掌握到的情況為發(fā)掘制定了周密的開門方案。由于方案并未通過評審,目前還屬于絕密材料,不過,專家對如何打開地宮進行了合理性猜測。
首先找到真正大門:專家指出,下一步考古將首先把青石板和覆磚清理和吊運出去,并繼續(xù)下挖,清理夯土和積石,直到最終發(fā)現地宮蓋板;
其次進行地宮加固:地宮為豎坑結構,由于南京屬于多雨地區(qū),極容易發(fā)生坍塌,必須采取對地宮壁進行加固保護,可能采取以往古井的發(fā)掘保護,采用沉井技術———即在地宮壁安放一個圓柱形鋼架;
開門前后的勘測:開門前利用先進遙感設備對地宮的大致形狀、容積和物品位置進行測量;開門后,則對環(huán)境氣體、溫濕度以及液體酸堿度等一一測量,制定文物提取方案;
提取文物:這項工作才是最關鍵的所在,專家告訴記者,提取前要做好所有數據保存工作,比如保存圖像、繪制詳細的分布圖和物品的擺放位置、朝向等、為器物編號等等,之后才能逐件提取,特別針對絲綢、紙質、漆器、木器以及保存狀況不佳的文物,每一件還要制定專門的提取措施,并同時進行留存畫面、文字、標簽、登記等。
運送出地宮:地宮距離地面5米,如何穩(wěn)妥地把地宮內的文物一件件安全送出去,十分重要,采取專業(yè)吊運。
臨時保存:為了模擬地宮內的低溫、濕度較大的環(huán)境,文物提取出來后,暫時將放入冷藏柜以及采取更科學的措施進行環(huán)境控制。并將于當天采用特殊措施運回南京市博物館的專門實驗室進行保管。
二次考古:一些文物將在專門實驗室內進行二次考古,比如絲綢、舍利函等,尤其是舍利函這樣的套型器,必須在最充足的準備下才能進行考古。
專家稱,其實無論哪個步驟本身就已經很復雜,而且每個步驟都有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情況,使得考古產生變數,都需要專家組的具體專家嚴陣以待。
地宮發(fā)掘不進行直播
七年前,杭州雷峰塔地宮發(fā)掘采用了“現場直播”方式,對外進行考古過程的直播,引起了全國關注,大報恩寺塔地宮發(fā)掘有沒有可能采用“直播”?
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告訴記者:出于保護文物的慎重考慮,此次地宮發(fā)掘將不進行“現場直播”。
楊稱:不進行地宮發(fā)掘直播不等于大報恩寺塔沒有寶物,實際上,由朱棣下旨給予特殊待遇的“準宮闕規(guī)制”的大報恩寺塔,是明代國力最鼎盛時代所建的”標志性工程“。無論地位、形制、規(guī)模和歷史豐富性,都遠遠高于雷峰塔,而且先前的勘探表明,大報恩寺塔地宮相對保存完好,不出意外,應該會有足以震驚世界的發(fā)現。
另外,楊新華告訴記者,今天距法門寺地宮發(fā)掘已經20年,離雷峰塔地宮的發(fā)掘也已經有七八年,考古發(fā)掘和文物保護的水平手段應該先進得多。但對此次地宮發(fā)掘依舊不能不謹慎。因為任何考古發(fā)掘其實本身就是對文物的損壞過程,而這次考古顯然已經不是僅僅屬于南京市和文物界的事情,因此務必把損傷降到最低。
大報恩寺塔地宮的發(fā)掘究竟將如何進行?大報恩寺塔地宮內又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專家將如何挖掘大報恩寺塔內的文物?請關注本報近期的相關報道。 (朱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