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學是一門植根于中國古人直接經驗,后又移植于近現代科學技術中的綜合應用科學技術。它作為人類文明產物,廣泛運用于法律訴訟、人口管理、經濟學、遺傳學、人類學、民族學、體育學、醫學診斷等眾多領域。
---中華指紋博物館《前言》
看起來,這是一塊泥團,只是上面一枚清晰的指紋,讓這個泥團顯得有些特別。
這當然不是普通的泥團。這個由被人尊稱為“指紋趙”的我國指紋界前輩趙向欣捐贈給“中華指紋博物館的”泥團,就是我國古代捆扎竹簡時,“緘之以繩,封之以泥,抑之以印”,“以檢奸陰”(《宋史·元絳列傳》)的周代封泥!
這枚現存于“中華指紋博物館”的封泥證明,早在西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以“按指為信”,來表示自己的身份和誠信了。
記者的探訪,就從這塊封泥開始。
中華指紋天下先
這家“不僅中國惟一,而且世界惟一”(我國刑偵界老前輩劉文語)的指紋博物館設在江蘇警官學院。陳列的3000多件實物和圖片文字資料,從指紋的奧秘到應用歷史再到現代指紋技術,向人們揭示了指紋應用史的發展。
首先引起記者注意的是那個標題:“中華指紋天下先”。
現代指紋技術不是由西方傳入我國的嗎?博物館是不是搞錯了?
沒錯!我國著名指紋專家,公安部特邀刑偵專家,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劉持平告訴記者,“中華指紋天下先”這個結論,不單是被世界公認(世界著名指紋學專家、德國的羅伯特.海因德爾在他的“世界指紋史”中,就用大量的篇幅證明了中國是最早運用指紋的國家之一),也被近代考古研究所證明:中國的指紋運用,甚至比西周還要早!出土于青海柳灣墓地,屬馬家窯文化時代的人面紋彩陶壺上面的花紋,最早被當成“螺旋紋”。而正是劉持平的研究,證明這由8圈螺旋紋,再加上底部兩個對稱的三角紋組成的“螺旋紋”圖畫,是一枚完整的右手拇指斗形紋指紋圖,從而一下把我國對指紋的運用推到了5000年前。
如果說我國早期的指紋運用還主要是原始的藝術再現(如馬家窯和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罐上的指紋畫)的話,那么秦漢時期,指紋就已經開始成為個人的標記使用了。而這種使用到了唐代,更上升到法律形式: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頒布的《永徽律》,明確規定指紋是一種身份識別特征,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博物館用圖片和復制的實物展示了大量發現于敦煌和新疆吐魯番等地的唐代契約文書證明,比如1959年新疆米蘭古城出土的印有四個紅色指印的唐代藏文契約、1964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用全手掌印畫押的唐代遺言文書等,展現了這段指紋史。
而最早把指紋、手印運用在破案中的,也是我們的祖先。
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夢睡虎地的戰國末年的秦簡中,在記錄一個挖洞進入人家的盜竊案件時,清楚地寫明:“內中及穴中外壤上有膝、手跡,膝、手各六處。”它表明,至少在秦代,司法人員已將“手跡”作為作案現場勘查的重要證據之一;
《宋史·元絳列傳》更清楚地記錄了一個運用指紋技術破案的生動案例:富戶龍聿偽造契約,圖謀霸占別人良田。由于契約上有原土地主的指印,當事人雖先后訴于縣,申于州,但全都敗訴。是元絳發現,契約上雖然指紋是當事人的,但卻是指紋在下,筆墨在上,顯然是龍聿利用當事人其他契約的后半部偽造了這份契約,從而迫使龍聿當庭將土地原物歸還。
顯然,當時人們不但能辨別指紋,而且具有了辨別痕跡覆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