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吉林省發展文化產業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并不明顯,卻涌現了生機勃勃的“吉林現象”。本報記者經過實地調研發現,吉林之所以能讓文化產業生發出充沛的活力,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文化體制改革與產業發展中抓住了關鍵環節,主要表現在:文化體制“早改而不是晚改,實改而不是虛改,深改而不是淺改”;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投融資環境;抓住人才這一發展文化產業的第一要素;把握產業發展規律,構筑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兩大支點。全國文化資源稟賦與吉林相當的地方不在少數,吉林省發展文化產業的經驗具有借鑒意義。
抓住文化體制改革這一動力之本
吉林省地處東北,發展文化產業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并不明顯,但這里的文化景致卻別有一番風光,影視、歌舞、動漫、印刷、文化娛樂、藝術培訓等特色產業生機勃勃,在全國頗有影響,被稱為文化產業中的“吉林現象”。有人說,吉林省不僅產玉米、產汽車,產創意、產文化的勢頭也不可小視。
通過在文化體制改革與產業發展中抓關鍵環節,主動先行先試,吉林人憑借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平穩過渡的謀略,克服種種困難,使文化產業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
早在2003年,長影集團和吉林出版集團成為全國首批改革試點單位,先行一步。隨后,吉林省委、省政府果斷抓住契機將改革向縱深推進,又確定了3市、2縣及10個單位為省級文化體制改革試點。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改到深處是體制,改到難處是人事”。
吉林出版集團董事長周殿富深感“干部能上不能下,編輯能進不能出”是困擾改革的最大難題。出版集團成立伊始,首先啟動干部體制改革。經營者一律取消干部身份,實行無級別聘用,民主評議、競爭上崗。2004年第一次競聘,190多名應聘人員中,有48名被聘用,其中有一半是新競爭上崗的。5年來,吉林出版集團一直堅持競聘制度。堅持不懈的改革,為集團發展注入活力,2008年實現利潤1.3億元,凈資產9.3億元;今年一季度出版圖書1705種,同比增長54%,圖書碼洋21693萬元,同比增長18%。
長影集團原董事長趙國光和現任董事長劉麗娟也說到人事改革是個難點。改革初期,長影的職工隊伍膨脹到2800多人。為此,他們對職工進行“放飛”嘗試,把職工分成四類:第一類,離退休的,“保”起來;第二類,55歲以上,或者工齡滿30年,但又沒有到退休年齡的,適度地保;第三類,集團和下屬企業拿出300個崗位,競爭上崗,3年一簽;第四類,未能競爭上崗的人,解除合同,給予一定補償。
吉林省文化體制改革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除了堅定信心持之以恒,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科學謀劃,講究改革藝術,掌握節奏和力度。改革既要發揮領軍人物的引領作用,又要發揮集體力量,匯集群眾的智慧。比如,吉林出版集團的改革就比較注重“人性化”。在2004年第一次改革中,該集團對棄聘、落聘的人員采取了統一安置的做法。在勞動用工上,也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區別對待。
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實力、較強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并成長為文化市場的主導力量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長影集團在我國電影企業中第一個完成徹底轉企改革,從改制前虧損3000萬元到現在每年盈利3000萬元;吉林出版集團在全國出版業中率先建立了母子公司體制,并且第一批探索跨地區整合,目前其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二……
初嘗文化體制改革勝果后,身處改革一線的不少人一再說,改革是一項前途光明的事業,但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都是潮平岸闊,還有激流險灘,不都是柳暗花明,還有山重水復。
如果當年不是參與改革的各方咬定目標不放松,咬緊牙關不退縮,任何一個時點任何一個環節的動搖懈怠,就沒有了今日文化領域內的“吉林現象”。談及此,他們說一是“后怕”,二是“幸運”。后怕的是假如改革半途而廢;幸運的是改革走出了沼澤地迎來了艷陽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