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形勢 抓住機遇 開拓進取 努力開創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新局面
——農業部齊景發副部長在全國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二零零一年七月九日)
同志們:
這次全國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工作會議是由農業部和外經貿部聯合召開的。這次會議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取得重大進展、對外開放面臨新的發展形勢、鄉鎮企業改革與發展進入新階段下召開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一開放和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方針政策,總結“九五”以來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成績和經驗,分析形勢,明確思路,部署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 認真總結“九五”期間的主要成績和經驗,堅定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信心
“九五”期間,鄉鎮企業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旺等嚴峻考驗,在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方針政策指引和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和支持下,堅持改革發展和創新不動搖,繼續保持了平穩的發展態勢,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2000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27156億元,占農村社會增加值的64%和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0%,“九五”期間年均增長超過13%;其中實現工業增加值18812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48%,年均增長12%。目前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體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農民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鄉鎮企業根據國內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把握發展機遇,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外向型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一) 出口保持較快增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在“七五”期間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2000年出口產品交貨額達8670億元,年均增長10%,其中直接出口額6950億元,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三分之一;出口能力顯著增強,出口企業達14萬家,直接出口額比“八五”末的16%提高到20%多;傳統優勢出口產品逐步換代升級,問題持續增長。紡織品出口額的15%和亞洲地區出口額的35%左右;食品及畜產品出口比“八五”末增加5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逐漸增多,在通訊、電子及生物制品領域涌現一批規模企業和拳頭產品。鄉鎮企業出口已經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增長點和生力軍。
(二) 貿易方式發生明顯變化,企業自主出口能力明顯增強。“九五”期間,鄉鎮企業外貿出口中自營出口額逐處提高,占出口交貨額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9%提高到2000年的39%,年均增長比重由“八五”末的82%提高到2000年的94%,“三來一補”貿易方式所占比重有較大下降。表明鄉鎮企業適應和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
(三) “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全面推進。鄉鎮企業在繼續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裝備和穩定增加出口能力的同時,引導一批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國門,經商辦企業,設立研發構,從產品的出口逐步開始探索資本、技術、管理的輸出,從以主要利用國內的資源向利用內國際兩種資源并重轉變,企業的經營、創新和開發逐步國際化。2000年,鄉鎮企業與外商及港澳臺商合資企業達2。5萬家,引進投資累計307億美元,創造增加值1765家,累計投資額160億元人民幣。據我們對北京、天津、遼寧、吉林、福建、山東等6個省市調查,鄉鎮企業在境外設立企業或辦事機構393個,其中生產型企業328個,貿易型企業42個,一般辦事機構23個,累計投資約11億元,每年可以帶動國內出口40多億元。一批企業在國外設立了研究與開發機構,如萬向集團在美國設立了技術中心,科龍集團將研究與開發的前沿推選到了日本,森達集團的設計機構建在意大利。
(四) 企業規模逐步擴大,整體素質顯著提高。2000年,出口企業平均交貨額由“八五”末的450萬元提高到620萬元,年交貨額超8000萬元或創匯超千萬美元的企業達600多家;合資合作企業的規模和產出能力明顯增強,平均每個企業吸收外資由“八五”末的69萬美元提高到120萬美元,企業平均實現的增加值五年中增加了近2倍。鄉鎮企業能過大力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改進生產條件和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建立營銷網絡,提高了自身素質。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表現出較強的抵御市場風險能力,1998年在全國出口零增長的情況下,鄉鎮企業實現了2。5%出口增長,為扭轉我國出口的被動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五) 促進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帶動了農村的對外開放。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為我國農業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競爭,解決農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加銷脫節問題,以及農民就業和收入問題,提供了重要途徑。同時,使一些農民學到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接受了現代的經營觀念,并直接參加到與國際市場相聯系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之中,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由比較封閉到逐步開放的進程。截止2000年底,出口企業的職工達1100多萬人,涉及農產品資源的各類初、深加工產品的出口額占鄉鎮企業出口額的40%左右,從而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農產品的轉化增值。
(六) 促進了鄉鎮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近年來,在國內市場需求不旺的情況下,鄉鎮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了鄉鎮企業產品的需求,拉動了發展。2000年,全國鄉鎮企業發展對外貿易出口的依存度達到11%,出口增長對鄉鎮企業增長的貢獻份額已經達12%左右,東部地區在全國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中繼續占主導地位,出口企業數占80%,出口交貨額占92%自營出口額占95%;合資合作企業數和客商累計投資均占90%以上。同時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也保持了一定的發展勢頭。
“九五”期間,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式下,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得到新的發展,積累了許多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可以概況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領導重視,政策推動。“九五”以來,黨和國家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政策扶持,為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1997年頒布的鄉鎮企業法和中共中央下發的8號文件,均明確對鄉鎮企業在出口和利用外資等方面給予積極扶持。由國家計委、財政部和農業部等部委共同組織實施的鄉鎮企業“貿工農”出口基地建設,執行了12年,取得明顯效果。農業部和外經貿部大力協作和配合,共同舉辦了三屆鄉鎮企業出口商品展覽會,兩部有關司局建立了工作會商制度,并從次開展調研,制度扶持政策和措施,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我部對外經貿部給予鄉鎮企業外經工作的熱情關懷表示衷心的感謝。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把鄉鎮企業的突破口來抓,北京、重慶、河北、浙江、山東、湖南、廣東、廣西、大連、寧波、青島、煙臺、廣州、成都等省市作為“一把手”工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效果。
二是把握機遇,多元開拓。近年來,各地認真吸取出口市場單一的深刻教訓,努力開拓新的市場,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市場格局。近幾年來鄉鎮企業出口在亞洲以外的市場份額下大幅度過提高,據對北京、山東、廣東、廣西等地出口情況分析,對日本、香港的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已經由1995年的50%下降到2000年40%,對其它市場的出口比重上升。如山東省在亞洲金融危機前,鄉鎮企業出口產品在亞洲以外的市場公占總量的25%,目前上升到45%;浙江省鄉鎮企業出口東南亞的比重由70%下降到37%,寧波市鄉鎮企業對亞洲地區的出口從70%下降到53%,對歐美和其它地區的出口上升到47%。吉林、黑龍江、廣西等省區通過發展邊境貿易,逐步將出口市場延伸、輻射到周邊國家。
三是適時調整,挖潛改造。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許多出口企業在被動中抓機遇,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以較低的成本提高了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檔次,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大連市通過調整改造,鄉鎮企業出口形成了以骨干企業為龍頭的水產、服裝、制鞋、電子、機械等支柱產業。浙江省“九五”期間投入技改資金1000多億元,引進國外技術、設備,全省鄉鎮企業機電和紡織、服裝等產品質量、檔次、數量大幅度提高。江蘇省形成了以輕工、機械、紡織、服裝、化工五大行業為主體的出口產品結構。吉林省形成了以皓月集團質肉牛飼料、屠宰、深加工和德大集團肉雞飼料、加工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出口群體。
四是依靠科技,以質取勝。鄉鎮企業出口產口的生產已從過去的一般來料來樣加工,向自主設計和研制開發轉變,形成了一批有較強競爭能力的知名品牌,如:容聲冰箱、科龍空調、美的空調、格蘭仕微波爐、新科音響、海天注塑機、飛躍縫紉機、隆新摩托車、波導手機、陽光呢絨、雅格爾服裝、創世西服、森達皮鞋,等等。一些商品打入了達國家大型連鎖超市。
五是加強服務,營造環境。近年來,各地樹立了服務出效益、環境是投資的斬新意識,服務手段和環境不斷完善、創新。北京、江蘇、浙江、廣東、大連、寧波、青島等省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鄉鎮工業園區,使之既成為外商投資的聚集區,又成為出口重要基地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如廣東省大抓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吸引外資的力度。湖南、大連、寧波等省市千方百計的擴大招商,大連市探索總結了招商專業化、代理化和社會化的“三化招商法”,建立了一支多國籍的招商員隊伍;湖南省成立了鄉鎮企業貿促支會和國際商會;寧波市區縣及鄉(鎮)設立了外商服務中心和招商辦等服務機構。
“九五”期間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和積累的豐富經驗,凝聚了包括與會代表在內的鄉鎮企業和外經貿系統干部的不懈努力和勤奮工作,是部門之間共同合作的結晶。
二、 認清形勢,進一步增強擴大對外開放的緊迫感
“十五”期間,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將進入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的新階段。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當前,全球貿易迅速發展,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據有資料顯示,近年不定來全球貿易增長速度是全球增長速度的2-3倍;跨國公司投資活躍,國際資本流動迅速,全球對外直接投資達5億萬美元;全球范圍的經濟結構調整,新一輪的產業重組升級,發達國家傳統產業逐步轉移,等等,均為鄉鎮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吸引跨國投資、調整貿易結構、參與國際分工等,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 國民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十五”期間,國家將繼續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采取各種措施使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這對于拉動鄉鎮企企業出口和引進外資都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 國家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方針。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將促進外經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國際競接軌,使之更加符合市場經濟運作方式的要求,鄉鎮企業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有關規則和政策,獲得平等發展的機遇;國家一系列鼓勵擴大出口、引進外資、開拓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等重大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將會支持和促進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四)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擁有突出的資源優勢。“十五”期間,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出臺,這個地區將成為發達地區和國外進行投資和合作的熱土,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在西部大開發中一定能夠尋求到新的增長點。
(五) 鄉鎮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多年來,鄉鎮企業積極推進改革,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體制和機制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產權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已形成,各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個體私營企業經營活躍,發展勢頭強勁。一大批企業在對外開放,開展國際化經營上積累了豐富經驗,一些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結構調整逐步推進,企業組織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優化,企業重組和資產重組加速,使鄉鎮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素質大大提高,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新的變化之后,如何正確對待私營企業主等人員問題,這將進一步激發廣大鄉鎮企業的干部職工的政治熱情和發展生產的高昂斗志。
在肯定發展的有利條件的同時,也要看到影響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第一, 國際經濟環境不容樂觀。今年以來美國經濟持續低迷,日本、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歐洲各國普遍低了增長預測,由于鄉鎮企業出口產品對上述國家和地區的依賴性較強,出口將會愛到一定影響。加上一些國家還未徹底擺脫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國家又相繼爆發了金融危機,美國、日本等國家不斷減息,亞洲一些國家的貨幣接連貶值,鄉鎮企業面臨著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又一次巨大壓力。
第二, 國內外市場競爭加劇。入世之后,隨著開放市場,逐步削減關稅,取消非關稅措施,擴大市場準入,國外企業和產品將更多的進入我國,鄉鎮企業及產品更直接、更迅速的面對來自國外的企業和產品的競爭;發達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并設置非關稅性壁壘,是出口成本增加,競爭能力下降。
第三, 鄉鎮企業發展面臨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約。從外部環境看,如何看待鄉鎮企業的地位作用、要不要發展鄉鎮企業如何發展鄉鎮企業,一直是各方關注并有爭論的問題,這不能不影響到對鄉鎮企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影響機構和隊伍、體系的健全完善,使得一些扶持政策難以落實。從自身條件看,在體制機制方面,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產權不清、責權不明、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還有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機構性過剩突出,一般性產品多,初級產品多,技術含量附加值高的產品少,深加工的產品少。另外,一些企業技術、管理、產品、人員老化;一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技術裝備落后;一些企業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差;一些職工素質偏低,技術、管理人才嚴重不足。我們應當把這些自身的缺陷看得更重一些,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在改革和提高中尋求發展和創新。
三、 明確目標,扎實工作,把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十五”期間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增強出口企業及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為主線,實施科技興貿和以質取勝、市場多元化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發揮比較優勢,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拓寬市場,力爭在上一個新臺階。
根據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我國外經貿發展的主要目標,按照目前實際發展水平和今后發展提高的可能,“十五”期間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要努力實現一下目標:
——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2005年,出口交貨額達到12700億元,年均增長8%。
——在鞏固原有出口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提高鄉鎮企業出口產品的市場覆蓋面。
——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增加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提高紡織、服裝、農業產品加工等傳統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
——培育一批出口創匯規模企業,到2005年,出口交貨額超8000萬元的企業力爭達到1000家。
——引導鄉鎮企業出口產品生產集中發展,形成一批專業性強、特色突出的出口產品加工基地。
——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力爭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加50億美元。
——促進東中西部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的協調發展,東部地區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增強競爭能力,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益;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勞動力的優勢,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加快發展速度,逐步提高全國的份額。
具體采取如下措施:
(一) 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擴大對外開放的方針。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方針。外向型經濟企業永遠不能滿足于現有的開放深度和廣度。各級鄉鎮企業管理部門和廣大鄉鎮企業要認真分析形勢,加強發展戰略的研究,制定發展計劃,把擴大對外開放的方針體現在各級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工作領導中,體現在企業經營發展思想和具體措施中。我部與外經貿部在“十五”期間,將通過抓好一批鄉鎮企業擴大對外開放的典型,發揮示范引導作用,促進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工作的全面提高。主要包括:建立重點出口鄉鎮企業聯系制度,公布一批重點聯系出口鄉鎮企業,命名一批鄉鎮企業出口產品加工園區,推薦一批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辦企業的示范項目。
(二) 切實落實好各項外經貿政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東大政策措施,各級縣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協調力度,把政策落實到實處,要加強學習宣傳,使鄉鎮企業系統普遍了解和掌握有關政策,避免政策銜接方面出現斷檔。要用足用好有關政策,特別是把支持支持重點企業出口、出口信貸、退稅、配額、引進外資、開拓國際市場、境外辦廠等方面的政策落實好。與此同時,要根據鄉鎮企業的實際,認真研究制定和出臺一批具體實施意見或辦法。這次提交大會討論的《關于進一步促進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意見》,是農業部、外經貿部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的,并征求了部分省市的意見,這次拿到會上請與會代表作進一步修改。
(三) 堅持實施兩大戰略,推進鄉鎮企業出口產品的結構性調整。要加大實施“科技興貿”和“以質取勝”力度,加快鄉鎮企業出口產品由初級工業制成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深加工制成品為主的戰略轉變。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新的品種,改進包裝和售后服務等。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這是目前我國出口產品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四) 努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各地鄉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主動的與外經貿部門加強聯系,根據國家《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編制本地《鄉鎮企業與外商合資合作重點項目目錄》,宏觀指導招商引資工作。要積極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環保產業等行業,并將引進外資與引進技術、智力緊密結合起來,引進硬件與軟件并重,著力提高招商引資水平。要引導和支持西部地區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將引進外資與引進內資相結合,加大對外商及東部地區鄉鎮企業的合資與合作力度,促進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較快的發展。要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和激勵機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機構和網絡,簡化手續,開展一條龍服務。要改進招商方式,鼓勵鄉鎮企業參加境內外招商活動,加強中介代理招商、專業化招商和網絡招商。要加快各類工業園區的建設,使其發揮招商引資的載體作用。
(五) 積極推動鄉鎮企業“走出去”,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進入新的世紀,要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資源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的機遇,把“走出去”作為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措施。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