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一個失學的孩子,就會減少一個文盲;扶助一個貧困的大學生,就為國家培育一個人才。
西部開發助學工程,不僅僅是一個為貧困學生提供資助的短期工程,其意義更在于,為西部開發培養一批有知識有理想,對西部充滿血脈感情的本土人才,這也正是改變西部貧窮落后面貌的根本。
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實施3年來,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它弘揚了重視教育、尊重知識、鼓勵成才的社會風氣,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和參與經濟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的積極性。
西部開發助學工程為萬余名西部學子圓了求學夢
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幫助西部地區培養人才,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從2000年開始組織實施“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從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間,每年在西部12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選擇1100名當年考入部屬和省(市、區)屬重點高校的品學兼優的特困生,每人資助2萬元,每人每學年5000元。所需經費從中央文化事業建設費中支出。受助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費由所在院校減免50%。
隨著工程的逐步深入,資助的地區已擴大到中部的河北、山西、黑龍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省,資助的力度也由學費減半發展到全免。據了解,目前,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已資助了6460名大學生。
2002年,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又開始向高中階段延伸,在2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辦高中“宏志班”。目前,共有4350個孩子升入高中“宏志班”。
不讓貧窮的孩子因貧窮輟學,不讓優秀的人才因貧窮流失。有了這樣的共識,各地高度重視助學工程,在往年規范和完善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重慶、山西、貴州等地規范了對資助學生的申報、考察、社會監督等方面制度,使真正品學兼優、家境貧困的學生得到資助。黑龍江省成立了黑龍江省助學促進會,為助學活動實現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提供了資金保障、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黑龍江、云南、貴州等地還建立了關心教育責任制,與受助學生進行熱線聯系,隨時關注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狀況。山西各大學開辟了以獎、勤、補、助、貸、減為主要內容的“綠色通道”,為貧困大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各地努力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特別是對于去年起步的“宏志班”,除中央資助外,各辦班學校均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受助學生學習和生活條件。除落實免交學費外,很多學校還免除了受助學生的住宿費、校服費等多項費用,為他們辦理了醫療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重慶巴蜀中學為“宏志班”學生每月增加120元生活補助,并報銷返家路費;大慶實驗中學設立了10萬元的助學基金,每月額外給學生補助200元。許多辦班學校對“宏志班”學生進行了免費體檢,免費提供常見病治療藥品等。
3年來,人們稱西部開發助學工程是為貧困學子雪中送炭的“民心工程”。
西部學子的心聲:用個人的成才改變家鄉的命運
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又是一個“育人工程”,它使一個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成長為有知識、有理想、充滿生活激情的有用之才。
來自佳木斯的受助學生、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的王二子同學在上學期期末考試獲得系里第一名的成績,他說,如果沒有這項助學工程,我的大學夢可能早就破滅了。我只有用發奮學習來回報國家。4年后,我要參加到西部建設中去,用我的知識建設家鄉,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
遵義航天中學“宏志班”的胡海清也有著同樣的心聲:我是西部子弟,現在走出農村,走進學校,就要掌握知識,來報效國家,報答養育我們的西部熱土和教育我們的母校。目前,我們要把報國的理想化為踏踏實實的學習,化為對人民、對社會點點滴滴的奉獻。
的確,奉獻愛心、回報社會已逐步成為受助學生的自覺行動。貴州民族學院受助學生周豐創辦了“陽光愛心社”,義務輔導貧困中小學生;西南農業大學受助學生曲曉星,克服重重困難,邊學習邊打工,把省吃儉用下來的1000元寄給母校伊春市帶嶺高中,資助和自己一樣貧困的低年級學生;2003年3月,新疆巴楚發生6.8級強烈地震,烏魯木齊八一中學“宏志班”學生得到消息后,把全班一個月勤工儉學所得的588元錢全部捐獻給了災區……
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自實施3年來,始終堅持助學和育人相結合,把精神資助放在第一位,既幫貧、更助心,扶貧又扶志,激發受助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投身西部的熱情,教育受助學生放寬眼界樹立遠大理想,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各地高校積極組織受助學生參加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行動和社會公益活動。西南財經大學規定受助學生每年必須參加50學時的校內公益勞動,并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等等。
此外,各地學校精心組織教學,全面提高受助學生的素質。尤其是各地中學開辦的“宏志班”,都配備了業務精湛、責任心強的骨干教師。針對“宏志班”受助學生基礎不均衡的實際,四川綿陽中學進行分層教學;黑龍江省部分中學還對“宏志班”學生實行導師責任制等。據統計,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各地“宏志班”受助學生平均成績均居所在學校同年級前列。
除此之外,各地的“宏志班”還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緩解貧困坎坷的生活經歷帶給學生們的精神壓力、自卑心態……綜合、全方位的育人機制,使受助學生都以良好的狀態愉快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大手拉小手,全社會共筑成才路
“大手拉小手,眼淚變微笑,愛心共筑成才路。”這是黑龍江省甘南縣向全縣發出的倡議。據了解,不到一周的時間,12家單位伸出援助之手,使10名貧困學生如期邁進了大學校園。
如今,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已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資助工程,它逐步成為深入人心的德政工程,它發揮的示范帶動作用,極大地促進了全社會對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就學問題的關注。
近年來,黑龍江省3809個文明單位共捐資2505.2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萬多名。2002年,黑龍江開展了“一加二”助學活動,全省共有253名貧困大學生受到資助,其中各市所籌資金中80%來自各級文明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哈爾濱卷煙廠做到本單位無一個職工子女輟學,每個黨員都與“希望工程”失學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全廠干部職工為貧困大學生捐款逾10萬元。四川省德陽市組織各級文明單位開展共筑“棟梁工程”活動,捐資64萬元,幫助457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升學夢。重慶市沙坪壩區每年實施一個文明單位出資5000元幫助該區一名優秀大學生完成學業。貴州省安順市電力公司每年資助安順一中“宏志班”4萬元。一些民營企業的有識之士也積極參與捐資助學的行列,他們說,今天我們幫助的是一個青年學生,明天他們就是一名英才;今天他們是一個暫時有困難的群體,明天他們肯定是西部發展的未來。
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給予持續的關懷和扶持,使貧困學子沐浴了知識的陽光,照亮了他們的前程,得以全新的目光重新認識那片生養他們的土地,增強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信念和決心,促使他們早日成為投身西部建設的有用人才。(王黎)
新華網 2003年9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