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一直與國際油價倒掛,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因素沒有在我國CPI中充分反映出來。如果油價得到相應的調整,我國CPI會受到直接影響,并成為通脹的主要壓力。根據入世承諾,2006年底我國將全面放開成品油市場,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已迫在眉睫。因此,我國成品油價格在未來仍然存在較大的補漲空間,其對國內物價的影響會逐步顯現。研究結果表明,原油價格上漲10美元/桶,將推高當年CPI上漲約0.2個百分點。
今年下半年物價上行的壓力要大于下行的壓力,加上去年下半年物價基數較低,預計今年下半年的CPI漲幅要高于上半年,全年的CPI漲幅在1.5%左右,這個漲幅雖不高,而且在年初政府預定的3%之內,但考慮到CPI商品構成和權重的失真因素,物價結構性上漲的壓力在增大。
根據最近公布的經濟金融數據,筆者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內CPI仍然會保持低位增長,不會有大的波動,但結構性調整的壓力較大,有關部門需提前采取針對性措施。推動CPI上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經濟增速較高。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0.9%,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9個百分點,大幅超過了“十一五”規劃中GDP年均增長7.5%和今年8%的預期速度,已處于潛在合理增長區間的上限。相應地,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并有過熱傾向,種種跡象表明下半年我國GDP仍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刺激社會總需求上升,推動物價上漲。
投資繼續強勁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371億元,同比增長29.8%,比上年同期加快4.4個百分點,如果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率為28.8%,比2004年上半年投資過熱時還要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新開工項目的數量和金額都在明顯增長,截至6月底新開工項目9.89萬個,同比增加1.83萬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65萬億元,同比增長22.2%,這為未來投資反彈提供了較強的動力。另外,在現行干部考核制度下,地方政府通過投資擴張拉動經濟增長的意圖非常強烈,今年上半年中央項目投資同比增長25.1%,而地方項目投資增長高達32%。
投資快速增長會拉動上游原材料、燃料、動力以及工業品出廠價格的上漲,5月份以來PPI止跌回升就是例證,上游產品價格最終是會傳導到末端消費品的,進而帶動CPI上升。今年以來,受石油、金屬、塑料、食糖等工業生產資料價格及運輸、人工等費用上漲影響,部分輕工產品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引發了部分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下游產品價格的上漲。
金融體系的流動性明顯過剩。為了配合匯率制度改革,我國近幾年實行較低的法定利率,導致社會資金流動性持續過剩,貨幣供給和信貸投放嚴重超標。7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余額為32.4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也超出年初確定的目標增速2.4個百分點。同時,信貸投放也有較大增幅,前7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35萬億元,占全年信貸投放目標的94%,同比多增貸款8951億元。此外,7月末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差高達10.3萬億元,顯示市場資金很寬松,充裕的資金終將形成購買力,促進物價水平上揚。
眾所周知,貨幣政策和貨幣供給情況對物價走勢的影響很大,并有一定的時滯,如2003年M2同比增長19.6%,2004年的物價漲幅就比較高,CPI同比上漲3.9%;2004年M2同比增長14.6%,增幅比上年回落5個百分點,2005年的物價漲幅就比較低。2005年M2增長17.57%,屬于比較高的漲幅,加上今年1-7月份貨幣供應和信貸投放加速,顯示貨幣環境很寬松。充裕的資金將推動2006年的物價水平上升,由于貨幣政策的滯后性,這尚需一個傳導過程。
勞動工資水平上升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直接抬高產品成本,會誘發成本推動型通脹。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92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3%。據全國5.6萬戶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97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6%,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0.2%。另外,據全國31個?。▍^、市)6.8萬個農村住戶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人均179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9%,比一季度上升0.4個百分點。其中,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同比增長20.1%,這表明由“民工荒”引發的工資上漲已從沿海地區蔓延到全國各地。
消費增長勢頭回升。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3%,增速比去年全年的12.9%提高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個百分點,表明消費明顯回升。根據歷史數據,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中的40%左右將逐步轉化為消費資金,近幾年高速增長的投資資金必然釋放出巨大的消費能力,而強勁的出口也會提高企業的效益和就業崗位。另外,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的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城鄉居民消費預期開始趨好,加上購物、消費環境特別是農村軟硬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這些因素累積起來共同促進了消費反彈。
2006年,國際原油價格和主要有色金屬價格仍在高位波動,給我國帶來較大的的價格上漲壓力。我國一直對水、電、油、燃氣、交通等能源和公共服務價格實行嚴格管制,目前的能源資源配置和價格遠未反映出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情況。如國內成品油一直與國際油價倒掛,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因素沒有在我國CPI中充分反映出來。如果油價得到相應的調整,我國CPI會受到直接影響,并成為通脹的主要壓力。根據入世承諾,2006年底我國將全面放開成品油市場,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已迫在眉睫。因此,我國成品油價格在未來仍然存在較大的補漲空間,其對國內物價的影響會逐步顯現。研究結果表明,原油價格上漲10美元/桶,將推高當年CPI上漲約0.2個百分點。據人民銀行測算,2006年資源價格改革將拉動PPI和CPI分別上升約1.27、0.7個百分點。
各種跡象表明,今年下半年我國將繼續改革資源性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陸續出臺資源價格改革措施,讓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充分反映資源稀缺和市場供求狀況,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以前長期低價利用資源的局面將得到明顯改觀。而且,資源價格對服務價格有明顯的傳導性,服務價格的漲幅中有一半左右來自資源價格的傳導,因此,資源價格的上調,必然會帶動服務價格的整體上升,使公共交通等服務價格的潛在上漲壓力得到釋放。資源價格和服務價格改革的全面推進,會推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從而直接或間接地促使未來價格總水平上升。
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局部地區已經出現了泡沫化的跡象。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明顯,有些城市的房價甚至繼續攀升,畸高的房價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很可能演變為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二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7%,漲幅比上季度高0.2個百分點;房屋租賃價格同比上漲1.7%,漲幅比上季度高0.3個百分點;土地交易價格同比上漲6.4%,漲幅比上季度高0.7個百分點;物業服務價格微漲0.1%。
當然,目前也存在一些推動物價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一般消費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2003年以來,我國連續三年保持25%以上的投資增速,隨著新建項目的陸續投產,使得供給能力大大提高,部分行業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投資過熱引發的產能過剩,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來進行消化調整,如果傳導到最終消費,就會出現物價向下的壓力。另一方面,由于競爭加劇,企業利潤走低,會導致員工工資增長放緩,進而打擊消費,引起CPI進一步下滑。
2006年6月底,商務部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對600種主要消費品下半年市場供求趨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600種主要消費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2種,占28.7%;供過于求的商品428種,占71.3%,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因此,消費品特別是耐用消費品價格存在繼續下降的風險,這是導致未來CPI向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受近年來居民教育、醫療、住房等消費支出快速增長及公共服務項目調價的影響,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即期消費意愿減弱,城鄉居民對收入的支配更多選擇儲蓄。
糧食價格穩中趨降。食品類商品在我國的CPI中占33.6%的權重,故決定著CPI的基本運行趨勢,而糧食又是食品生產鏈的源頭,乃食品價格的基石,因此,糧食供需狀況及其價格走勢對預測CPI運行態勢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近幾年,我國政府實施傾斜性的“三農”政策,大力扶持糧食生產,糧食供給增加帶動市場預期向好。今年我國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糧食播種面積繼續增加,單產再創新高,夏糧連續第三年獲得豐收,如果下半年沒有重大的災害性天氣發生,預計全年糧食產量將比2005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產需缺口明顯縮小。糧食價格穩中略降,同時帶動肉禽及其制品、鮮蛋價格下降。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1000個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價格調查,今年上半年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97%,其中糧食生產價格同比下降0.61%。
近期的一系列措施與信號均表明,人民幣升值有加快之勢,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已達7.97,預計2006年人民幣升幅將在3%左右。人民幣升值意味著進口產品價格的下降,是一項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措施,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收縮效應,加上調低進口關稅,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下降和進口商品數量增加,進而拉低國內物價總水平。日元升值過程中其國內物價走勢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經濟全球化以后,我國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生產要素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產要素的成本。此外,技術進步推動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促使價格水平有所下降,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信息技術產業。
綜合來看,今年下半年物價上行的壓力要大于下行的壓力,加上去年下半年物價基數較低,預計今年下半年的CPI漲幅要高于上半年,全年的CPI漲幅在1.5%左右,這個漲幅雖不高,而且在年初政府預定的3%之內,但考慮到CPI商品構成和權重的失真因素,物價結構性上漲的壓力在增大。政府有關部門有必要調整“貨幣政策唯CPI馬首是瞻”的慣性思維,將資產價格作為參考變量列入央行的決策函數,重點關注資產價格泡沫,繼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價漲幅;同時,把好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堅決遏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防止出現成本推動型的通脹風險。
今年下半年我國將繼續改革資源性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陸續出臺資源價格改革措施,讓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充分反映資源稀缺和市場供求狀況,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且,資源價格對服務價格有明顯的傳導性,服務價格的漲幅中有一半左右來自資源價格的傳導,因此,資源價格的上調,必然會帶動服務價格的整體上升。隨著資源價格和服務價格改革的全面推進,會推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從而直接或間接地促使未來價格總水平上升。(唐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