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國務院經濟研究宏觀部等國內眾多知名機構的經濟學家,昨日齊聚清華大學宏觀經濟研討會。不少專家認為,我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處于增長且高位企穩的態勢,不排除后兩年將調整的壓力。宏觀經濟調控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經濟增長穩中趨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近年來,投資增長總體來說比較穩定,沒有出現去年上升30%以上的情況。這樣的水平和最近的調控有很大關系。目前,市場的供不應求情況不多,未來投資不可能大幅度增長。
此外,消費需求增長穩定性很高,居民家庭開支很少出現大起大落。它是緩慢升溫,這個增長的可持續性增高了。在“第三大馬車”出口上,今年三次調控出口稅收政策導致相關行業搶出口的活動非常積極。
他還提到今年春節前后口糧的價格,包括小麥、大米已穩中趨降。現在,國家還通過保險來使養豬戶發展養豬產業。所以今年食品價格在第四季度以后會穩定下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長期來看,食品價格持續上漲有合理性;但會是平緩上漲。”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小廣表示,我國經濟增長的趨勢毫無疑問在加快,且這一趨勢高位還要維持一段時間。“從中期來講,至少要維持到2008年。在2008年之后,2009年時將可能進入一個調整態勢。”王小廣說,“我的預測是,今年三季度GDP可能高一點,而四季度有所調整。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出口,出口要面臨兩個調整的壓力:一是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二是人民幣升值。還應考慮世界經濟增長周期的變化。”
幾大問題仍需關注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依舊存在過度依賴傳統工業化途徑和外需拉動;投資增長過快、內需不旺等問題,專家建議在調控手段上政府應盡可能地完善自身體制機制。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就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沒有擺脫對傳統工業化途徑的依賴,每一次增長都是靠高能耗產業、房地產產業拉動起來的,而這種增長付出的代價非常大。“下一步我國應加快體制改革,真正建立起科學體制機制。靠短期需求調控、提高點利率、調整出口退稅率等手段都是無法改變靠資本和投資推動的經濟增長路徑。”他說,而他所說的改革涉及到,一是干部政績考核機制,二是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以及勞動和收益分配體制。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由于中國具有比較優勢,這些優勢不可能單靠人民幣升值就能抵消,所以,我們覺得貿易順差和GDP增長關系并不大。出口產業應從環境成本、醫保成本等方面去完善,而不是僅靠人民幣升值或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這樣就能夠把國際收支平衡調整的好處留在國內。”
很多專家都提到要調整居民消費和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差異,中歐國際商學院教授許小年對此指出,要增大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還需要減少中國家庭對未來非常大不確定性的擔憂,“這就會和社會政策有關了。也就是說公共儲蓄不足,造成私人儲蓄非常高,政府的社會職能還不到位,造成了民間儲蓄非常高。”
“我也希望,從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考慮,中國應轉移到更重視體制方面長期性、穩定性的補償機制上。你有了這種長期性補償和糾偏機制建設,能夠減輕現在高層政府每日的壓力。”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表示。(記者 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