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順差占中國對美總體順差七成多
據海關總署統計,前三季度中國對歐盟、美國貿易順差額達到2135.1億美元,增幅出現回落。海關總署認為,外貿領域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效果已顯現。
據統計,前三季度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為948.9億美元,增長52.2%,比8月底減少5.1個百分點。
而前9個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1186.2億美元,增長1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9.7個百分點,也呈現放緩態勢。
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教授黃曉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中國主要的順差來自于歐盟和美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出目前對政府抑制出口的措施有了效果。
增幅雖出現放緩,但國際壓力仍存。中國一些出口較大行業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反補貼調查。
在中國鋼鐵業問題上,據海外媒體報道,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表示,將提議允許歐盟委員會自身開始采取反補貼行動,該機構將不再需要等著接到企業的申訴。而擬議中的行動得到了歐盟成員國政府和一些業內企業的有力支持,因為他們對日益上升的對華貿易逆差正逐漸失去耐心。
曼德爾森將于下周抵達北京,將會與中國商務部展開有關會談,同時也是為月底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打前戰”。
從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看,中國對歐美貿易順差依然呈現以加工貿易和外資企業為主體。
前三季度中國對美國加工貿易項下貿易順差為914.6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美國總體貿易順差的77.1%。
此外,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順差也占中國對美國總體順差的七成多,前三季度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對美國進出口1449.2億美元,增長17.1%,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順差為858.9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美總體貿易順差的72.4%。
黃曉玲認為,目前形成的順差格局是國際分工的產物,中國處于價值鏈的尾端,產品從中國出口自然被算到了中國對外的順差。現在看待貿易失衡的問題時,美國一些人仍采取傳統的方式,把跨越邊界看成是計算順差和逆差的方式。
“其實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用屬權的方式來計算貿易,就是看誰擁有貿易的最終利益來衡量。美國政府也意識到這點,大量美國企業在中國生產制造出來的順差其實最終獲益的是美方。”她說。(陳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