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30日正式公布。這是近5年來第5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0個以“三農”問題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3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就今年的一號文件進行簡要介紹。
一、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的形勢
2007年,在災害多發嚴重的情況下,我國農業農村保持了近幾年來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一是糧食生產繼續穩定發展。總產10030億斤,比2006年增加0.7%。二是農民收入增速加快,收入水平邁上新臺階。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40元,比2006年增加553元,是歷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名義收入增長15.4%,實際收入增長達到9.5%,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年份。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農業經營收入分別增加221元和224元,是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因。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改善,社會事業發展邁出重大步伐。鄉村道路、安全飲水、農村沼氣、農村用電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覆蓋全國85%以上的縣(區、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國初步建立,扶貧開發取得新進展。四是農村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各項試點邁出較大步伐,擴大了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五是農村社會繼續穩定和諧。
近幾年農業農村形勢好,原因是多方面的,關鍵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好,初步形成了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和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的新的農村政策體系。但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社會結構深刻轉型、利益格局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資源環境制約日趨嚴峻,農產品供求總量趨緊、結構性矛盾上升,來自國際市場的影響明顯加大,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農民新的就業門路不多,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不適應農民需求等。因此,各地都熱切期盼2008年中央能再出一個主題明確、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一號文件。
二、為什么要將主題確定為農業基礎建設
一是貫徹十七大精神的要求。黨的十七大對“三農”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對農村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關鍵要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和農村的各項基礎性工作。
二是突出了保持經濟穩定和促進農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就。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仍處于供求緊平衡狀態,若干農產品還需進口作補充,耕地持續減少、淡水資源短缺、金融和科技支持不足、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等問題對農業穩定發展的制約日益突顯,農業仍然是整個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加強農業基礎、突破瓶頸制約、確保農產品供給,是當前保持經濟穩定與社會和諧所面臨的突出任務,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
三是可統籌兼顧農村各方面的工作。這個“主題”,既突出了重點,強調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人才、服務等基本支撐能力,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村改革、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基礎性工作,也能兼顧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和加強農村社會事業與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三、關于文件的框架和主要內容
(一)分析形勢,提出總體要求
在分析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進展和正在經歷的深刻變化的基礎上,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闡述了如何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一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可以概括為“三個明顯”、“三個調整”,即財政支農資金、國家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政府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村的增量,都要明顯高于上年;調整耕地占用稅、城市維護建設費的使用方向,調整國家貧困縣公益性、生態性建設項目的地方配套比例。二是繼續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主要措施為“四個增加”,即增加對農民的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綜合補貼。同時,要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良性互動格局,探索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
(二)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
確保農產品供給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緊迫任務,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確保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文件明確提出了一要高度重視發展糧食生產,要求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提高單產。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要大力發展油料生產,鼓勵發展棉花、糖料生產;二是切實抓好肉禽蛋奶菜等“菜籃子”產品生產;三是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四是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五是加強和改善農產品市場調控。
針對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水利建設滯后,嚴重制約我國農業生產的長遠發展的局面,文件明確要求以水利建設為重點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共講了6條。一要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和小型排澇設施建設的支持;二要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擴大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技術改造規模和范圍,搞好節水灌溉示范;三要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四要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五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六要繼續加強生態建設。在資金投入方面,明確提出了“兩個大幅度”的要求,即大幅度增加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專項資金、大幅度增加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投入力度,直接體現了中央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心。
(三)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一是關于強化農業科技和生產性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服務組織,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二是關于著力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服務和農村公共文化水平;三是在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時,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四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和繼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這部分中,明確提出了“四個提高”的要求,即提高對農村義務教育、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補貼標準和逐步提高農村扶貧標準。
(四)加強體制和組織保障
這部分強調要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改革和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一是堅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二是積極推進鄉鎮機構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妥善處置鄉村債務;三是全面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要求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探索在城鎮有穩定職業和固定居所的農民登記為城市居民的辦法,建立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加強就業、社保、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四是扎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求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強鄉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探索鄉村有效治理機制。
文件還強調了要加強對農村工作的領導,要求各地黨委政府和中央各有關部門毫不松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既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地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又要深化改革、轉變觀念,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和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