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上海市銀行同業工會主辦的第一屆銀行理財高峰論壇上,交通銀行(601328)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認為,CPI全年漲幅預測在6.5%左右,從中長期來看,全面通脹的壓力依然存在;17.5%的存款準備金率仍在商業銀行可以承受的范圍,不過,20%可能是個上限水平。
CPI
全年預計為6.5%左右
記者:5月份CPI同比上漲7.7%,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0.8個百分點。這是否預示著通脹壓力已開始逐步緩解?還是僅僅是一個階段性的回調?
連平:現在全面通脹的壓力確實很大。一方面,從國際上來看,全球通脹的水平明顯提高,另一方面,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最近的突發性事件,如雪災、地震等,都對通脹有影響。但根本的問題在于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貨幣供應量增多,導致總需求和總供給之間不平衡。總需求過大,前期表現為股價、房價大幅上升,之后就表現在整個商品價格上。
CPI上漲的水平,下半年會比上半年低一些。這主要是因為上半年受到去年翹尾因素的影響較大,但7月以后這一因素的影響就逐漸下降,到12月甚至基本消除。另外,下半年食品價格也會明顯下降。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PPI持續增高,上個月是8.1%,這個月估計還要走高,下半年也不會低,這會明顯影響到CPI中非食品類價格,并加大CPI后續上漲的壓力。最近兩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成品油和鐵礦石的漲價,這會對下半年的物價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我們預測CPI全年漲幅在6.5%左右,而且不排除明年在這個水平上繼續往上走。從中長期來看,全面通脹的壓力依然存在。
加息
短期來看時機尚未成熟
記者:現在這個階段,從緊的貨幣政策會怎樣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
連平:不應理想化地評價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也不要把貨幣政策看成是什么靈丹妙藥,貨幣政策的效力是有限的。
從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們的各項指標還處在一個能夠控制的范圍內。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如果保持在10%以上,CPI如果保持在6%~6.5%的話,那么還是處在一個相對可接受的水平。
另一方面,今年經濟增長應該會適度放緩,可能會到10%~10.5%,但這是一個良性的放緩。我不認為是出現拐點,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下滑到9%以下的可能性不大。
對于經濟下滑沒必要過多擔心,因為支撐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的基本因素依然在發生作用。只要政策能把握得比較合理,經濟保持一個穩定較高水平的增長還是可以預期的。最近,世界銀行將今年我國GDP增速預測從9.4%調高至9.8%。根據我們的觀察,主要國際金融機構近五年來對中國GDP增速的預測一般都低于實際值的1至1.5個百分點。
記者:預計下半年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情況會怎樣?
連平:下半年調整頻率不會這么高,幅度不可能這么大。如果各方面指標都比較平穩,那么可能再往上調整2至3次。
記者: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
連平:我國目前各方面指標比較理想,有可能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美元利率明顯低于人民幣利率,此時下調利率不是好辦法。但是,長期維持負利率狀態肯定對抑制通脹、控制經濟過熱不利,最好還是讓利率為“正”,為抑制經濟過熱創造較好的環境。短期來看,加息的時機尚未成熟。
銀行
利潤仍有望增50%
記者: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上調是否超出商業銀行的承受底線?對其收益影響如何?
連平:確實,商業銀行壓力不斷加大,但還在可承受范圍內,我覺得18%,甚至20%,理論上都可以承受的,只是壓力更大一些而已,包括流動性的壓力和經營壓力。
經營上的壓力,主要是因為存款準備金利息低于貸款利率和投資收益;流動性管理壓力在于,存款準備金調整的是銀行的整體流動性,它影響的是信貸的總量,以及在市場上進行投資的資金量。
從銀行業整體的存貸比和央行票據持有等情況看,20%的存款準備金率可能是個上限水平。如果升至20%,不僅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經營,而且會影響到整個市場。存款準備金率越高系統性風險越大。
不過,從緊的貨幣政策給銀行業帶來許多不利因素,但是也有很多有利因素,我認為銀行今年的整體收入狀況不會比去年差。
今年信貸緊縮,而信貸需求卻十分旺盛,信貸資金成為緊缺資源,銀行議價能力明顯提高,貸款利率提高10%~15%是很常見的。也就是說,雖然信貸總量增長不多,但價格在提高,由此帶來收益也不小。這可以說是緊縮政策的“價格效應”。我們預測2008年銀行利潤增長可以達到50%左右。長期來看,銀行作為一種間接融資的機構將在融資結構中地位不斷下降,而直接融資的地位則會不斷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