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贏得今年的大選,新總統在上任后都要邁過“三道坎”,即重振經濟、改革金融體系以及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中美經貿關系。相比前兩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中美經貿當前吸引的關注度要少一些,但著眼長遠,不管是哪一黨執政,中美經貿互利共贏的發展基調都不會改變。
經濟困局亟待破解
始于去年的金融危機的持續惡化,令美國實體經濟愈加不堪重負。不少人都認為,當前美國可能面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盡管金融領域的壓力似乎有所減輕,但失業率和住房止贖比例還在上升,消費者信心持續下降,信貸緊縮也揮之不去。
在政府換屆的關鍵時期,不管是美國民間還是國會都發出了最強的呼聲,希望新任總統迅速表明態度,并開始制定相應的經濟計劃。
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多德說,當選總統應該在幾天內就開始挑選財長和經濟政策團隊。國會計劃本月召開會議推進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并討論美國金融系統重建問題。屆時,議員們將從下任總統那里尋找政策方面。多德說,他將敦促白宮新一班相關人員參與有關監管的談判。
目前,奧巴馬和麥凱恩均未對選舉后的任何具體計劃表態。不過,奧巴馬曾暗示他會上調對富人的征稅,同時可能增加資本增值稅。但在經濟衰退和市場疲軟的現狀下,這樣的做法可能遇到一些阻力。而對共和黨人麥凱恩來說,推進任何經濟政策都可能面臨一個由民主黨掌控的國會的挑戰。
不少人都認為,如果民主黨人當選總統,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變化。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表示,因為大家都把當前的很多經濟問題歸咎于共和黨,所以如果換一個民主黨的總統可能會有些改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當前陷入危機中的美國經濟來說,民主黨人當選總統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可能帶來新的政策。
就經濟而言,民主黨政府上臺后可能大力推行一項擬議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這一耗資1500億美元的方案此前已經提出,只是布什政府出于種種考慮而遲遲沒有批準,因為該方案將把大量資金劃入地方州政府,白宮擔心其中可能出現貪污腐敗現象。
陳鳳英表示,在美國經濟第三季度已經出現萎縮的背景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有助拉動經濟和促進就業。
第三季度,美國GDP出現0.3%的負增長,為七年來最大降幅。同時,占美國經濟70%的消費開支出現十多年來首次下滑,表明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已經啞火。第三季度,美國經濟核心的消費開支年率下降3.1%,為1991年來首次下降,也是自1980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另外,從以往的執政情況看,代表中產階級利益的民主黨也更為關注經濟和就業問題。以克林頓和小布什為例,兩者執政期都是8年,但克林頓政府明顯更著重國內經濟,而布什的重心則放在了反恐上。美國的失業率9月份達到6.1%,估計10月份將進一步升至6.3%,為七年來最高點。官方預計,明年美國的失業率可能升至8%的高位。
金融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本輪美國經濟衰退很大程度上因金融危機引發。所以,如何對金融體系進行徹底的改革是新總統的最大挑戰之一。盡管總統候選人在競選中通常都會談及金融監管,但他們并未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如同麥凱恩的經濟顧問道格拉斯所言,現在的核心問題是,許多美國人認為他們一直依賴的銀行、華爾街、華盛頓等等機構辜負了他們,這導致人們喪失了信心。
在金融業的重建中,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仍在推進中的7000億美元金融救助計劃的進一步落實。據悉,布什政府的財政部長保爾森正準備在財政部內設立一個過渡小組,確保協調的順暢?,F在做出的許多決策都牽涉到下屆政府,尤其是如何支出7000億美元救助預算的問題。
奧巴馬在競選辯論中曾表示,支持實施金融救援計劃,但認為救市只是臨時措施,應同時加強監管;支持在救市同時為中產階級減稅和刺激經濟增長。他支持布什政府將動用2500億美元直接購買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股權,認為此舉將使納稅人更有機會拿回被政府用作救市計劃的稅款,而且會使得財政部對金融機構使用救援資金進行更好的管理。他提議被收購股權的銀行應對其高管的工資設限,并提議政府對個人貸款提供擔保。
麥凱恩曾經對政府救市表示懷疑,但此后又改變立場表示贊成實施金融救援。他主張成立獨立機構監督救市行動并對金融管理系統進行改革,提高辦事效率。他認為收購金融機構股權只能是一項暫時措施,一旦這些機構實施改革并重新立足,就應立即停止。形勢如果好轉,政府應該盡快從收購股權等救援措施中脫身,認真負責地進行監管才是政府分內之事。
陳鳳英指出,民主黨人在金融改革、金融創新以及監管方面的改革決心可能更大。尤其是在美國已經嘗到了金融風暴苦頭的情況下,相比制造了問題的共和黨,民主黨人也可能更“超脫”地解決金融體系的種種歷史問題。
中美經貿需一年“磨合期”
相比前兩項挑戰,處理與中國這個日益重要經濟和貿易伙伴的關系似乎沒有那么迫切,但從長遠來看,不管是誰當選,都必須高度重視發展與中國的互利共贏關系。
在同中國的貿易問題上,麥凱恩和奧巴馬曾有激烈爭論。麥凱恩是積極的自由貿易論者;而奧巴馬則認為貿易協定只是為了幫助富人,而非普通美國人,因此敦促重新協商多項協議。
陳鳳英認為,在美國政府面臨換屆甚至很可能迎來一位更傾向于保護主義的民主黨總統的情況下,中美經貿關系在新總統上任之初可能受到較少的關注,或是遇到一些小問題,但互利共贏的總體發展基調不會改變。
中美關系發展至今,已經上了一個新的平臺和層次,其中最重要的當屬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這一機制對中美兩國經貿合作和建設性合作關系的發展意義重大。
專家表示,不管是奧巴馬還是麥凱恩上臺,新政府都會利用戰略經濟對話這一重要和有效的平臺,因為合作和發展已經成為中美經貿關系的主流。盡管奧巴馬被認為在國際事務方面的經驗欠缺一些,但其競選班底中也不乏對中國很了解的人。
分析人士指出,經過多年的溝通和發展,中美經貿關系的基調已經確定,那就是在平等對話,互利共贏。而且,當前美國處在金融危機之中,也尤其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的支持,體現在持有美國國債以及雙邊投資等。中國目前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人之一。
不過,也有人指出,根據經驗,美國政府在換屆后的第一年中更可能在中美經貿問題上做些小文章,比如人民幣匯率等。在競選過程中,奧巴馬和麥凱恩也都提到了人民幣匯率,并稱將在這一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另外,由于新總統上任初期可能忙于應對經濟衰退等更緊迫的問題,所以在對華經貿問題的關注上可能相對少一些。但這應該不會造成中美經貿發展的倒退。
對此,陳鳳英認為也在預料之中,可能是出于要落實競選口號的考慮。不過,這不會改變加強中美雙邊關系的大方向。(記者 朱周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