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誰將會最先從這場寒冬中復蘇?新年伊始,英國《金融時報》便組織70余位全球經濟學家進行票選,結果顯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以36票高居榜首,而中國緊隨其后,名列第二。
專家看好美國今年復蘇
雖然美國可算是這場金融危機的“發源地”,同時在這場危機中已經傷痕累累,不過依然有不少經濟學家力挺美國。支持美國將會最先復蘇的經濟學家大多認為,美國經濟的靈活性及其采取的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刺激方案將對其經濟復蘇起到決定作用。
“通過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美國經濟有可能在2009年開始復蘇。”渣打銀行北美研究部門主管約翰·卡爾弗利預計,他同時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過兩年的回落,現在已經觸及底部,而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則將帶動經濟的整體增長。
中國19票獲亞軍
在此次票選中,中國以19票位居亞軍。約克大學經濟系教授邁克·威更斯認為,中國受到的沖擊僅僅來自外部,尤其是出口市場帶來的壓力,而美國和英國等西方經濟體則面臨整個國內經濟衰退的局面,因而需要更長的復蘇時間。
在這場經濟危機中,我國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方案也令全球經濟學者矚目。接受《金融時報》調查的眾多全球經濟學者均對中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給予高度評價。
英國工業聯合會專家伊恩認為,中國政府是少數有能力出臺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的國家之一,而現在看來這一政策對于拉動中國國內需求卓有成效。他認為,下一步政府應通過加強社會保險和福利來提高居民生活保障,從而降低儲蓄率,進一步刺激消費。“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已經在采取這樣的措施。”
危機中蘊藏升級機遇
“如果我參加投票,我認為中國將最先復蘇。因為美國的復蘇速度要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嫁危機,而中國的動力則來自于自身。”商務部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院專家梅新育表示。
梅新育認為,毋庸諱言,中國對外經貿、特別是出口面臨上世紀80年代以來前所未有的嚴峻外部環境,但如能充分利用危機創造的機遇,中國對外經貿甚至可以借此顯著提升效益,從而加快發展模式轉型。
“我國的首要機遇來自于高技術產品生產向中國轉移獲得新的發展動力。”梅新育認為,危機期間利潤空間萎縮,許多先進制造業產品最終銷售商和制造商不得不加快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生產和訂單,從而帶來巨大商機。另一個重要的機遇就是國內外企業的并購重組。“中國企業如能把握機會,甚至可以介入國際生產價值鏈上的高增值環節。”(記者沈衍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