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世界做出積極貢獻
1978年后,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和影響越來越大,極大地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格局。
改革開放后的30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長期高速穩定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30年來,我國的GDP總量翻了4番多,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為2.3%,到2007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上升到19.2%,超過世界所有國家。比美國高3.5個百分點,比歐元區高6.3個百分點,比日本高11.7個百分點。1978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為0.1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達到1.7個百分點,到2007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已提高到0.7個百分點,高于所有國家位居第一。
新中國成立60年,扶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從建國初期解決不了溫飽問題,到目前只剩下1000多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降至1%左右。黨的十七大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提出了到2020年“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的目標,更為我國的扶貧事業確立了政策保證。新中國成立后,在全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掃盲運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把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教育發展的重大任務。2000年,中國實現了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全國成人文盲率降至9.1%,青壯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進入21世紀,進一步加大對九年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把農村地區作為普及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效防止了新文盲的產生;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掃盲工作機制,平均每年減少文盲200萬名。2008年,全國文盲率降至6.7%。這些成績的取得,對世界減貧和掃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