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部地區金融競爭力靜態評價與分析
根據主成分分析原理,我們首先對各個二級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計算出二級指標的綜合得分,然后以二級指標的綜合得分為基礎數據,再次進行主成分分析,最終得到西部各省區市的金融競爭力靜態得分和排名,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的排名情況,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一)與2006年的排名結果相比,西部各省區市金融競爭力排名存在一定的波動,個別省份變化明顯
2007年,四川、陜西、重慶和新疆的金融競爭力位列前四,處于領先水平;云南、寧夏、甘肅和貴州緊隨其后,處于中游水平;內蒙古、廣西和青海排名靠后,暫處下游水平。從排名升降情況來看,四川、陜西、甘肅和青海四省排名保持不變。重慶、云南、寧夏和貴州四省區市排名上升,而新疆、內蒙古和廣西排名下降。
(二)與1999年的排名結果相比,西部各省份金融競爭力主要變化
1.陜西、重慶、寧夏、甘肅和貴州五省區市排名上升,其中重慶排名上升最快
陜西排名略有上升,從1999年的第三名上升至2007年的第二名。陜西作為西部的金融大省,具有較好的經濟金融基礎。西部大開發以來,陜西省緊抓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對能源基地、先進制造業等產業扶持政策的歷史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金融改革,經濟金融迅猛發展。陜西省的金融規模和金融效率一直處于優勢地位,金融生態也處于中上游水平。發達的金融支撐了陜西支柱產業——能源化工產業的迅猛發展,為陜西經濟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慶排名穩步上升,從1999年的第六位躍升至2007年的第三位。重慶作為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轄市,具有獨特的優勢。而且重慶充分把握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有利條件,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這為金融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從二級指標的得分和排名來看,重慶金融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資本市場發展迅猛。以2007年為例,重慶的股票成交金額、A股開戶數以及股票成交額所占比例均位居前列。總之,重慶金融發展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不斷提高,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金融業進入健康穩步發展的階段。寧夏、甘肅和貴州三省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金融競爭力逐漸上升,其中寧夏和甘肅兩省區均上升了一位,貴州上升了兩位。從二級指標的得分和排名來看,貴州的金融效率和金融生態均上升了三位,這表明貴州金融有較快發展。
2.云南和廣西排名下降,其中廣西排名下降最快
云南省排名大體呈震蕩下降的趨勢,從1999年的第二跌至2007年的第五。云南排名下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金融生態排名下降過快,從1999年的第二名跌至2007年的第八名。從衡量金融生態的具體指標來看,云南省經濟實力各項指標的相對排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云南省的金融效率排名也是震蕩下跌。未來云南的金融發展在大力維護金融生態的同時,還需注重金融效率的提升。
廣西排名下降最快,從1999年的第五名跌至2007年的第十名,下降了五位,其間排名最高曾位列第三。廣西排名下降的原因在于其金融效率和金融生態排名下降過快,兩項排名分別下降了三位和四位。從各個具體衡量指標來看,大多數指標的相對排名呈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廣西貸款占GDP比重以及金融保險業基本建設投資大部分年份呈現下降的趨勢。廣西要實現經濟金融的良性互動,必須大力提升金融效率和金融生態。
3.四川、內蒙古和青海排名保持不變
三省區的不同之處在于:在九年的排名中,內蒙古排名波動較大,而青海和四川排名一直平穩,其中四川穩居第一,而青海一直位列末位。四川排名連續九年穩居第一,說明四川是西部金融第一大省,這得益于其良好的經濟金融基礎。近十年來,四川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經濟快速增長,2007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與此同時,四川省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加快發展資本市場,經濟金融互動不斷加強。從二級指標的得分和排名來看,四川在金融規模和金融生態上的得分和排名一直處于優勢地位,尤其是金融規模處于絕對優勢地位,連續九年位列第一。
在衡量金融規模的11個具體指標中,四川省都遠遠超過西部其余省份。這表明四川金融總量處于上游水平,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金融支持。四川近年來金融生態排名略有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金融保險業基本建設投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四川乃西部的人口大省,經濟實力中的人均指標一直處于劣勢,這也影響了四川金融生態指標的得分和排名。盡管四川在金融總量上具有絕對優勢,但是其金融效率處于中下游的水平,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因此,四川的金融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提高金融發展的效率,將金融資源量的優勢轉化為質的優勢。內蒙古金融實力總體屬于中下游的水平。盡管和1999年相比排名沒有變化,但是從二級指標得分和排名來看,內蒙古的金融生態排名穩步提升,這表明西部大開發以來,內蒙古的經濟實力、基礎設施以及對外開放變化顯著,為金融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內蒙古現象”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2002~2007年,內蒙古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六年居全國首位,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內蒙古的金融規模一直處于中下游的水平,且金融效率整體低下。青海金融實力落后,排名一直保持在末位。這和其薄弱的經濟金融基礎有關。
青海省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一直制約其經濟的發展。盡管西部大開發以來,青海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經濟金融有了較快發展,但是經濟金融總量仍然偏小,從各項評價指標的具體數據就可以看出端倪。青海省的大部分指標值顯著落后于西部其他地區,金融業整體落后。從二級指標的得分和排名來看,近十年來,青海的金融規模、金融生態以及金融效率排名均處在下游水平,這導致青海的經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金融支撐。未來青海的金融發展規劃需注重金融“量”和“質”的雙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