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全面客觀地理性分析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簡單地把中國在貨物貿易中的順差解讀為中國受益,美國吃虧,是非常片面的。”商務部網站昨日刊發商務部長陳德銘的署名文章指出,中美統計口徑不一、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等原因都與中美貿易不平衡密切相關。
本月初,一份由中國商務部與美國商務部、美國貿易談判辦公室共同發布的中美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研究報告出爐。根據研究結果測算,2006年美國實際對華貿易逆差應在美官方數據基礎上縮減26%。
報告中指出,造成統計差異的主要原因,一是原產中國的貨物通過其他經濟體轉口至美國過程中的增值部分被計算為中方順差;二是在對美加工貿易出口中,中國企業通常只負責接單生產,不掌控設計、運輸、銷售等環節,美方進口報關價格高于中方出口報關價格,進而推高中方順差。
照此推算,2009年美國實際對華貿易逆差應在美方公布數據基礎上減少約600億美元,也就是從目前美方公布的2268億美元降至1668億美元左右。
陳德銘指出,美國長期實行對華出口管制進一步加劇了雙邊貿易的不平衡。統計顯示,近年來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口快速增長,但自美進口比重從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如果仍按2001年的進口比例推算,2009年美國對華出口至少損失330億美元。”
“中美經貿合作不僅給中國,也給美國帶來巨大收益。”陳德銘表示,盡管中美貿易存在較高順差,但大量利潤卻被美方獲得。一臺標有“中國制造”的iPod播放機的市場零售價為299美元,中國出口組裝廠只賺取4美元加工費,美國則賺去160美元。摩根士坦利公司研究結果推算,2009年自華進口為美國消費者節省了約1000億美元的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