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在日本,行業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并不懸殊,社會總體收入水平較為平均,少有“暴富”階層,其基尼系數也長期保持在0.25左右。例如,名牌國立大學教授年收入大約在1200萬日元左右(約合80萬元人民幣),而同樣年齡的公司職員收入大約可以達到其2/3,消防員的年收入也能達到600萬~700萬日元。日本也很少有歐美國家那種“天價”經理人,一般經理人的收入可能還不足歐美同行的一半。總體來看,相對于歐美國家,日本的工資制度更重視公平,兼顧效率。
其次,建立相對穩定和良性互動的勞資關系。
日本企業通常采用終身雇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度,工齡對收入影響較大,而工作績效對員工收入的影響多體現為年終獎等額外收入。這樣一來,只要員工在企業長期工作,就可以確定獲得越來越高的收入。這不僅保證了工薪階層在經濟上有良好的收入預期,也給工薪階層帶來了較為穩定平和的心態。
日本企業的勞資雙方之間有較為暢通的互動關系,企業與工會之間能夠在薪資水平、福利待遇甚至企業發展方向方面進行協商。每年2、3月份是日本例行的“春斗”時間。這一活動由全國性工會組織,由勞方提出提高工資或改善待遇要求,然后企業依據全國性企業組織和政府厚生省公布的工資、物價變化等數據,按照自身經營情況調整工資。這表面上看起來是雙方的斗爭,實際上已成為一種勞資雙方協調工資關系的固定渠道,不僅可以緩解勞資關系,還能使工薪階層的收入增長在“及時”和“適度”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