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重點工程
(一)多式聯運工程。
加快多式聯運設施建設,構建能力匹配的集疏運通道,配備現代化的中轉設施,建立多式聯運信息平臺。完善港口的鐵路、公路集疏運設施,提升臨港鐵路場站和港站后方通道能力。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發揮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作用,推進內陸城市和港口的集裝箱場站建設。構建與鐵路、機場和公路貨運站能力匹配的公路集疏運網絡系統。發展海鐵聯運、鐵水聯運、公鐵聯運、陸空聯運,加快推進大宗散貨水鐵聯運、集裝箱多式聯運,積極發展干支直達和江海直達等船舶運輸組織方式,探索構建以半掛車為標準荷載單元的鐵路馱背運輸、水路滾裝運輸等多式聯運體系。
(二)物流園區工程。
在嚴格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在重要的物流節點城市加快整合與合理布局物流園區,推進物流園區水、電、路、通訊設施和多式聯運設施建設,加快現代化立體倉庫和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周邊公路、鐵路配套,推廣使用甩掛運輸等先進運輸方式和智能化管理技術,完善物流園區管理體制,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結合區位特點和物流需求,發展貨運樞紐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口岸服務型和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以及農產品、農資、鋼鐵、煤炭、汽車、醫藥、出版物、冷鏈、危險貨物運輸、快遞等專業類物流園區,發揮物流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農產品物流工程。
加大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和維修改造力度,滿足糧食收儲需要。引進先進糧食倉儲設備和技術,切實改善糧食倉儲條件。積極推進糧食現代物流設施建設,發展糧食儲、運、裝、卸“四散化”和多式聯運,開通從東北入關的鐵路散糧列車和散糧集裝箱班列,加強糧食產區的收納和發放設施、南方銷區的鐵路和港口散糧接卸設施建設,解決“北糧南運”運輸“卡脖子”問題。推進棉花運輸裝卸機械化、倉儲現代化、管理信息化,加強主要產銷區的物流節點及鐵路專用線建設,支持企業開展紡織配棉配送服務。加強“南糖北運”及產地的運輸、倉儲等物流設施建設。加強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南菜北運”和大宗鮮活農產品產地預冷、初加工、冷藏保鮮、冷鏈運輸等設施設備建設,形成重點品種農產品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批發市場等重要節點的冷鏈設施水平,完善冷鏈物流網絡。
(四)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程。
支持建設與制造業企業緊密配套、有效銜接的倉儲配送設施和物流信息平臺,鼓勵各類產業聚集區域和功能區配套建設公共外倉,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鼓勵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建設第三方供應鏈管理平臺,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供應鏈計劃、采購物流、入廠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應鏈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務。加快發展具有供應鏈設計、咨詢管理能力的專業物流企業,著力提升面向制造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
(五)資源型產品物流工程。
依托煤炭、石油、鐵礦石等重要產品的生產基地和市場,加快資源型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通道建設。推進晉陜蒙(西)寧甘、內蒙古東部、新疆等煤炭外運重點通道建設,重點建設環渤海等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和重點煤炭物流節點。統籌油氣進口運輸通道和國內儲運體系建設,加快跨區域、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緊密連接的油氣運輸通道建設,加強油氣碼頭建設,鼓勵發展油船、液化天然氣船,加強鐵礦石等重要礦產品港口(口岸)物流設施建設。
(六)城鄉物流配送工程。
加快完善城鄉配送網絡體系,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物流園區、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等三級配送節點,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進縣、鄉、村消費品和農資配送網絡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郵政及供銷合作社的網絡和服務優勢,加強農村郵政網點、村郵站、“三農”服務站等郵政終端設施建設,促進農村地區商品的雙向流通。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體系建設,完善城市配送車輛標準和通行管控措施,鼓勵節能環保車輛在城市配送中的推廣應用。加快現代物流示范城市的配送體系發展,建設服務連鎖經營企業和網絡銷售企業的跨區域配送中心。發展智能物流基礎設施,支持農村、社區、學校的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鼓勵交通、郵政、商貿、供銷、出版物銷售等開展聯盟合作,整合利用現有物流資源,進一步完善存儲、轉運、停靠、卸貨等基礎設施,加強服務網絡建設,提高共同配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