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電子商務物流工程。
適應電子商務快速發(fā)展需求,編制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結合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物流園區(qū)、商業(yè)設施等建設,整合配送資源,構建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平臺和配送網絡。建成一批區(qū)域性倉儲配送基地,吸引制造商、電商、快遞和零擔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務公司入駐,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專業(yè)化服務水平。探索利用高鐵資源,發(fā)展高鐵快件運輸。結合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完善一批快遞轉運中心。
(八)物流標準化工程。
重點推進物流技術、信息、服務、運輸、貨代、倉儲、糧食等農產品及加工食品、醫(yī)藥、汽車、家電、電子商務、郵政(含快遞)、冷鏈、應急等物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積極著手開展鋼鐵、機械、煤炭、鐵礦石、石油石化、建材、棉花等大宗產品物流標準的研究制訂工作。支持倉儲和轉運設施、運輸工具、停靠和卸貨站點的標準化建設和改造,制定公路貨運標準化電子貨單,推廣托盤、集裝箱、集裝袋等標準化設施設備,建立全國托盤共用體系,推進管理軟件接口標準化,全面推廣甩掛運輸試點經驗。開展物流服務認證試點工作,推進物流領域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支持物流企業(yè)開展質量、環(huán)境和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九)物流信息平臺工程。
整合現有物流信息服務平臺資源,形成跨行業(yè)和區(qū)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綜合運輸信息、物流資源交易、電子口岸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平臺建設,促進各類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鼓勵龍頭物流企業(yè)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業(yè)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促進貨源、車源和物流服務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貨車空駛率。以統(tǒng)一物品編碼體系為依托,建設銜接企業(yè)、消費者與政府部門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物流信息標準查詢、對接服務。建設智能物流信息平臺,形成集物流信息發(fā)布、在線交易、數據交換、跟蹤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信息服務中心。加快推進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依托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等已有平臺,開展物流信息化國際合作。
(十)物流新技術開發(fā)應用工程。
支持貨物跟蹤定位、無線射頻識別、可視化技術、移動信息服務、智能交通和位置服務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發(fā)推廣高性能貨物搬運設備和快速分揀技術,加強沿海和內河船型、商用車運輸等重要運輸技術的研發(fā)應用。完善物品編碼體系,推動條碼和智能標簽等標識技術、自動識別技術以及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廣物流信息編碼、物流信息采集、物流載體跟蹤、自動化控制、管理決策支持、信息交換與共享等領域的物流信息技術。鼓勵新一代移動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訊系統(tǒng)、自動導引車輛、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以及托盤等集裝單元化技術普及。推動北斗導航、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在產品可追溯、在線調度管理、全自動物流配送、智能配貨等領域的應用。
(十一)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工程。
加快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體系,重點推動包裝物、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活廢棄物和報廢工程機械、農作物秸稈、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等有使用價值廢棄物的回收物流發(fā)展。加大廢棄物回收物流處理設施的投資力度,加快建設一批回收物流中心,提高回收物品的收集、分揀、加工、搬運、倉儲、包裝、維修等管理水平,實現廢棄物的妥善處置、循環(huán)利用、無害環(huán)保。
(十二)應急物流工程。
建立統(tǒng)一協調、反應迅捷、運行有序、高效可靠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集滿足多種應急需要為一體的物流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應急物流運作能力的骨干物流企業(yè)。加強應急倉儲、中轉、配送設施建設,提升應急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和現代化水平,提高應急物流效率和應急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應急物流信息系統(tǒng),規(guī)范協調調度程序,優(yōu)化信息流程、業(yè)務流程和管理流程,推進應急生產、流通、儲備、運輸環(huán)節(jié)的信息化建設和應急信息交換、數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