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去年,湖北省碩士研究生報考首次遇冷,報考2007年碩士研究生的人數較上年減少7000多人。剛剛結束的2008年碩士研究生網上報名,湖北省119189人網報成功,比去年減少3244人。
與此同時,在經過了長達7年的高速增長后,全國研究生的報考規(guī)模終于在接近130萬的高位出現轉折。在研究生報考人數下降的同時,本報記者了解到,在武漢部分研究型重點高校,甚至出現了同時期畢業(yè)的研究生超過本科生的現象。
投入和產出的不成比例,讓研究生難以承受心理上的落差。這可能是連續(xù)兩年研究生報考遇冷的根本原因所在。
研究人士分析說,在研究生就業(yè)的巨大壓力面前,中國大學生已經進入了“理性考研”時代。
“我下定決心放棄考研”
11月13日,在湖北省碩士研究生網上報名的“大限”之日,湖北大學大四學生童偉(化名),在自己的博客上鄭重地寫了“我終于下定決心放棄考研了……”這句話,并在次日將自己的博客永久關閉。
這個取名為“考研路上”的博客,原本是童偉為了記錄考研歷程而開設,“現在決定不考了,留著這個博客也沒用。”他對記者這樣說。
雖然開博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因其醒目的名字,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被有同樣考研理想的博友熱捧,點擊率迅速攀升至上萬點。
在得知童偉放棄考研后,博友對他的選擇表示了理解,紛紛祝福他“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從當初夢想考取研究生,到最后的放棄,童偉經過了幾個月的思考,直到最后一刻,他還是選擇了放棄。
“當初想考研,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童偉毫不避諱自己的功利心,“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考研后并不能達到我的目的,所以,沒必要再去花父母的血汗錢‘虛度’青春。”
在武漢,與童偉有同樣想法的大學生,已不再是少數人。一度蓬勃增長的碩士研究生數量,在經歷了將近7年的瘋狂增長之后,終于開始下跌。
報考人數連續(xù)兩年負增長
“如同一根挺拔的持續(xù)了多年的‘大陽線’,突然折了腰。”湖北省考試院一位負責人這樣描述最近兩年湖北省研究生報考的感受。
在他的電腦上,有一張湖北省最近幾年研究生報考人數的圖表。柱狀圖清楚顯示了從2001年起,湖北省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直線攀升。但到2007年突然下滑,剛剛結束的2008年碩士研究生網上報名人數較之去年,再度走低。
作為歷年研究生報考“大戶”,湖北研究生報名人數被外界看成 “風向標”。而事實上,在湖北研究生報名人數下降的同時,在其他多個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現了研究生報名人數下降的情況。
從全國研究生報名人數來看,2001年至2007年,短短7年間,從46萬人,猛增至128.2萬人。
在經過了長達7年之長的高速增長之后,全國研究生的報考規(guī)模也終于在接近130萬的高位出現轉折。
在研究生報考人數下降的同時,本報記者了解到,在武漢部分研究型重點高校,甚至出現了同時期研究生畢業(yè)人數超過本科生的現象。
在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該院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盧昌寧介紹說,該院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人數已連續(xù)幾年超過同期本科畢業(yè)生。
盧昌寧說,研究生超過本科生已不是新現象。本科生的招生規(guī)模在近年來已逐漸趨于穩(wěn)定,而研究生卻不斷在擴招。像武漢大學這類研究型高校,研究生人數超過本科生也算正常,“很可能是今后的發(fā)展趨勢”。
碩士研究生的就業(yè)尷尬
“沒想到在競爭一個客戶代表的職位時,竟被一個本科生擠掉了。”
華中科技大學的小余一直想不通幾天前的求職遭遇。“我已經徹底降低了自己的待遇要求,只想找個工作安定自己,沒想到還是被用人單位認為不穩(wěn)定。”小余長嘆一聲。
在前幾年,絕大多數公眾所熟知的情況是,研究生與本科生競爭同一個工作崗位時,研究生會占上風,而企業(yè)也經常出現人才高消費情況。而從今年開始,很多時候,本科生開始占據上風受到企業(yè)的青睞,而將研究生PK掉。
“要講做研究工作,碩士研究生還達不到這個高度,我們如果需要,寧愿花更好的價錢聘用博士研究生。”武漢某環(huán)保企業(yè)人力資源部長認為,碩士研究生實際上處在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
盧昌寧說,碩士研究生只是學會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其實,在某些方面,比如綜合能力以及知識面等方面,并不見得就比本科生強很多。
來自浙江的一家制造企業(yè)的人事主管告訴記者,現在企業(yè)招人,唯一需要認定的就是他能為企業(yè)帶來多大的效益。如果同樣的能力,我們不愿意花更高的成本去招一個學歷更高的人。
武漢某科技公司人事主管李慶華說:“過去我們公司比較看重人員學歷,感覺高學歷可以代表企業(yè)形象。高學歷人員來了之后,企業(yè)有受益,但也為此吃了一些虧,很多碩士、博士只是把公司當成鍍金的地方,公司投入很多經費來培養(yǎng)他們,可沒過兩年,一個個都走了,流動率非常高。”
“現在很少有用人單位明確要求研究生學歷。”湖北省人才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本科就足夠了。“甚至,江浙一帶的企業(yè),現在越來越青睞大專畢業(yè)生。”
“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小劉,今年受聘進入一家單位。到崗后,他發(fā)現自己幾個大學本科同學竟然和自己在同樣的崗位工作。而這幾個同學,因為提早工作,比自己有工作經驗,薪水以及在單位的受重視程度都在自己之上,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投入和產出的不成比例,讓研究生難以承受心理上的落差。”湖北省人才中心魯處長認為,這可能是導致研究生報考遇冷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實,也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難,更多的可能只是就業(yè)沒有原來順利,待遇沒有以前好了。”在盧昌寧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與幾年前本科生擴招之后,面臨的就業(yè)難如出一轍。
盧昌寧回憶,大約在5年前,當時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每年的碩士畢業(yè)生只有幾十人。那時候,研究生都很風光。只要考上研究生,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每到學生畢業(yè)前夕,很多的用人單位主動到學院來要人。往往是在眾多的用人單位面前,讓研究生先挑選。“挑選完了之后剩下的工作也足夠本科生的了。”
而現在情況大變,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之后,需要和本科生一樣到處找工作。有的可能還沒有本科生找得好。
也有教育專家認為,近幾年研究生就業(yè)困難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導致不少原來準備考研的學生對研究生的預期下降,“把考研當成臨時避風港”的想法也開始發(fā)生變化。
有專家指出,在市場化就業(yè)的格局中,教育自然也有一個“投入”與“產出”的問題,考研“降溫”,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考生基于現實的理性思考,在比較中作出更為“理性”、“慎重”的選擇。
大學生選擇理性考研
“這次不考研,并不代表以后永遠也不邁出這一步了。”童偉出生在湖北農村,21歲的他明顯比同齡人更顯成熟。4年的大學,已讓父母不堪重負,加之現在高校公費研究生的比例逐年降低,以他的成績即便考上研究生,能不能拿到獎學金,也不敢保證。否則,父母再也拿不出數萬元的研究生學費了。
因為想考研究生,童偉經常與同專業(yè)的研究生師兄交流。“報考研究生就像一座圍城,很多大學生想考上,而真正在讀的研究生卻很無奈。并且,越到后來越迷茫。”
提早接觸了圍城里的人,讓童偉提早打了退堂鼓。
“我不想赴他們的后塵。”童偉說,以后,他會在需要的時候再報考研究生,那時候會更有針對性。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專業(yè)大四學生小葉曾經也有過考研的念頭,但是,最終選擇了放棄。“有些專業(yè)是不是真的適合一味追求高學歷,需要思考。”
據了解,在小葉之前的該校新聞專業(yè)學生,特別是女生,絕大多數幾乎是毫無懸念地選擇考研,繼續(xù)深造。在遭遇了連續(xù)幾年的研究生就業(yè)低谷之后,他們的選擇逐漸理性。“今年我們同學報考研究生的估計只有一半左右了。”小葉說。
湖北大學研究生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社會類研究生和社會在職研究生的人數正在逐年上升。“對于考研的選擇更加理性,可能也是導致連續(xù)兩年來,湖北研究生報名人數出現下滑的原因之一。”(劉飛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