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2006年3月6日,上海,一個小孩站在蔡元培的雕塑前。沈井韋攝
北大張祥龍教授說:“我們的學生在學校里考慮的大多是就業出國這種更實際的問題,缺少一種深沉的文化承擔和高遠的人生思考,大學不能成為培養職業技術的機構。”
“無孔子之北大無靈魂!”近日,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祥龍的一句話引發熱議。北大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是“中華文明古代教育的正脈嫡傳”,應該立孔子像并重塑北大精神——張祥龍教授的觀點引起輿論一片質疑:無孔子之北大就無靈魂嗎?大學的精神是什么?
近日,張祥龍教授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他曾多次建議立孔子像,但馬上就有人提出要“謹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氨緛硪詾榱⒖鬃酉袷羌檬?,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或明或暗的反對聲音?”他多少有些不解。
在北大立孔子像能否達到重塑大學精神的目的?上周,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和新浪網教育考試頻道聯合開展一項調查(1682人參加),結果顯示,41.0%的人認為通過立孔子像的方法可以達到重塑大學精神的目的,36.8%的人對此表示否定,22.2%的人表示“不好說”。
眾人眼中的大學精神
“文化、歷史傳統、自由的學術環境都是必須的,創新、批判精神也很重要??拼蟮膶W生學習都特別勤奮,這也算是一種精神?!敝袊茖W技術大學的舒楊說。
“大學精神是一種氛圍吧,比如在廣院里就能感覺到它的活力、年輕,大家總是熱衷于參加學校活動,常常能見到拿攝像機拍片的人,這在別的大學肯定是看不到的?!碑厴I于中國傳媒大學的張亮說。
“外交學院的校訓里就有一句‘站穩立場、掌握政策’。外交學院主要培養祖國的外交官,而外交官神圣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蓖饨粚W院趙懷普教授說。
公眾眼中的大學精神是什么?本報在問卷中提供了若干所大學的校訓,公眾可以做多項選擇,調查結果顯示:62.6%的人認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選擇“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占59.5%,接下來還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49.8%),“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49.1%),“實事求是,敢為人先”(46.1%),“學為人師,行為世范”(42.9%)。
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在北大11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接受了本報采訪,他強調今天的大學特別需要“沉靜”、“清潔”和“定力”這三種精神力量。“當整個社會陷于喧鬧,大學里的老師和學生,就應該沉靜;當整個社會空氣被腐敗所污染,大學里的老師和學生,就應該清潔;當整個社會陷于浮躁,大學里的老師和學生,就應該有定力。”
“現實的大學情況卻是:社會喧鬧,大學更喧鬧;社會腐敗,大學更不清潔;社會浮躁,大學更無定力。今天大學教育已經被實用主義所裹脅,其背后又隱含著虛無主義——除了時尚和利益,一切都不可信,不足靠,都可以在與時俱進的口號下放棄、拋棄。這正是腐蝕著中國社會風氣和高等教育的兩大思潮。其在教育領域的表現和惡果,就是知識的實用化——拒絕一切和實用無關的知識,精神的無操守——拒絕一切精神的追求與堅守。這是一種大學本性的喪失,大學教育的墮落?!卞X先生說。
他在為自己主編的《尋找北大》一書寫的序中,更是直言“北大失精神”。他指出,這是北大之痛,更是中國之痛,也是我們每一個北大人、中國人之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