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包身工?微創新!
中國新聞周刊:國外的博士生,有些會因為一本博士畢業論文而揚名世界,反觀中國,卻看不到類似的故事,有專家說中國的博士生創新力太差?
張濤:是很不夠?,F在很多人目的性太強。出生在60年代的人為什么最近很多人在科學界逐漸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很多就是小學時趕上文革,接觸面多,因為無法好好上課。等到中學時,遇到改革開放,能得到很系統的學習,然后上大學。這使得我們沒有過早地被應試教育束縛,反而創新能力強。
真正的博士,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去尋找,整個學科甚至人類歷史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想辦法解決。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博士。但是現在中國,往往是老師寫個題目,然后你去完成這個題目。
中國新聞周刊:很多人說,博士生成了博導的包身工?
郭世佑:我也聽說過博士生為博導打工的事情,但是我覺得我是在為博士生打工。我的課題比較少,而且大多是教育部的課題,經費最多十幾萬。我總共帶十幾名博士生。有時學生就業有壓力,我就把國家課題分一些給學生做,請他們參與。不是讓學生為我打工,而是幫助學生,他們填表的時候,填上他參與了重大國家課題,對他未來找工作很有幫助。我不主張合寫著作,我只有一次和一位博士生合寫了著作,稿費分給他一多半,還一再表揚他做的工作很多。還有一些要求博士生必須在國家級A類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我還得幫助博士生修改論文并在這種權威媒體上發表,有時修改論文比自己寫論文要累得多,牽扯很多精力,所以我說我是在給我的博士生打工。
張濤:我也聽說過有帶幾十個上百個博士生的現象,因為這類博導掌握的項目大,屬于做“工程”,做一個體系。項目多,經費多,就可以多帶學生。
中國新聞周刊:有些博士生成了廉價勞動力,收入很低。而且據說有的教授帶的學生多了,連論文都來不及看。
張濤:這種現象可能有,但是一般老師還是盡量多發錢,讓學生生活得更好,博導發給學生錢也要根據平均環境。你要是發得太多,你的同事、很多老師就會壓力很大,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經費。當然我覺得讓學生安心下來,研究和學習成果會更多。
中國新聞周刊:方便透露一下你的博士生能拿多少錢嗎?有幾千元嗎?
張濤:一個月拿不到幾千元,幾千元比副教授都多了。家里很富的學生,也可以申請不要,一個人平均每月大約有1500元錢吧,外加年終獎,我還努力讓自費生與公費生收入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