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附近的物流公司廣告貼得滿墻都是。
周邊的雜貨攤在富士康內遷后命運幾何?
昔日熱鬧的富士康招聘點,如今已大門緊閉。(李小平/攝)
證券時報記者 李小平
經歷了一連串跳樓事件后,萬人大遷徙再次將富士康推向風口浪尖。從深圳到河南,從昆山到重慶,富士康將大規模內遷的消息不絕于耳。作為一個世界級代工航母,牽一發而動全身,富士康內遷引發的相關產業鏈變化遠比內遷本身更重要。
不置可否的內遷
8月3日,富士康西小門門口與往常一樣熱鬧,烈日當空的晌午,一群胸掛“富士康”工牌的年輕人在小賣部旁的樹下喝著飲料,抽著香煙,在他們身后不遠處,貼著一則物流公司廣告“快件運輸,承接深圳發往河南、河北貨物”。
與之呼應的是,8月2日上午,富士康科技集團富泰華精密電子投產慶典儀式在位于河南省鄭州出口加工區內舉行,富士康在鄭州的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已經入住的544名員工均來自深圳。
在富士康供職4年的小張目前已升至企劃部項目經理,他如今正在為公司的內遷犯愁。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手機事業群也將遷移至天津,近段時間以來,事業群的管理層已經給員工做了多次內遷的思想動員,號召大家一起過去,但由于公司尚未正式通知,所以何時搬遷還不清楚。
盡管富士康將大規模內遷的消息不絕于耳,但公司方面卻從未就此正式表態。而記者從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秘辦獲悉,“富士康不存在搬遷的說法,已有的生產線無法滿足訂單需求,需要在內地投資建廠,從而擴充生產能力。”
從鴻海集團過去兩年的投資路徑來看,其重心內移的經營戰略早有征兆。鴻海集團2008年年度財報顯示,在2008年鴻海集團赴大陸投資相關資訊表中,期初自臺灣匯出累計投資金額為9115萬美元,涉及的7個工廠項目包括深圳、佛山、上海、中山及昆山。但到了今年,其市場布局出現了顯著的變化。僅今年一季度,自臺灣匯出赴大陸地區投資金額已累計達3.04億美元,涉及的11個工廠項目中既包括深圳、上海兩大發達城市,也包括煙臺、淮安、重慶等內陸或沿海新興城市。不過,深圳仍是投資的核心區域,11個項目中有4個落戶深圳。
據了解,從2008年開始,轉型中的深圳市政府與富士康就有過相關的討論。富士康內地地區商務長李金明曾在2008年4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深圳土地等資源難以為繼的情況下,富士康也在尋求如何發展。因此,加薪只是引發富士康內遷的導火線,通過過去兩年鴻海集團在內地投資金額的急劇放大,就不難找出富士康尋求的發展方向。
牽一發而動全身
富士康的西門海關是代工帝國的一面鏡子。每天一排排大貨柜車從這里拉走的電子消費品數以億計,涉及的產品包括最新潮的手機、電腦、顯示器和游戲機。而這些整裝待發的集裝箱,絕大部分是通過鹽田港和赤灣港出海。
專門從事交通運輸研究的湘財證券研究員劉正稱,富士康工廠外遷對珠三角代工經濟具有深遠意義,可以推斷產業結構升級勢在必行。從此角度分析,如果形成大規模的代工產業轉移,由此形成的物流亦將隨之移位,珠三角港口尤其是深圳港集裝箱生成量勢必明顯受到影響。
不過,物流改道只是富士康北上影響折射出的一個側面。據證券時報數據部統計,自2007年以來,滬深兩市共計有6家上市公司將富士康視為重要客戶或重要的潛在客戶,其中包括金龍機電(300032)、新亞制程(002388)、云海金屬(002182)、順絡電子(002138)等公司正在實施的投資項目均與富士康有關。
以金龍機電為例,公司考慮到客戶群在珠三角地區的緣故,擬利用5000萬元的超募資金設立金龍機電(東莞)有限公司,而對于富士康的大規模內遷,該公司董秘黃娟告訴記者:“公司已經注意到了富士康內遷方面的消息,在籌劃實施東莞項目時,不僅是因為該地區有中興、華為及富士康等一大批客戶群,也考慮到了珠三角地區的經濟活力和便利的出海條件,在該地區建廠,有利于公司產品的順利出口。所以,東莞的投資項目不會因富士康的搬遷而終止。”
與之相反,富士康的內地客戶可能對其內遷充滿期待。云海金屬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鎂合金專業生產企業之一,而鎂合金部件主要制造商富士康集團、可成科技、華孚科技的鎂合金原材料大部分從云海金屬采購。不過云海金屬董秘吳劍飛對此不置可否。
當然,如果40萬員工的深圳富士康真的削減至10萬,其牽動的不僅僅是產業鏈的上下游,更包括深圳龍華地區幾十萬人的衣、食、住、行。試問有多少公司、多少人與富士康的遷徙息息相關,估計郭臺銘本人也未必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