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北京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09年度報告》,概述去年以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進展。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 題:“對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解讀中國出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記者 劉錚、江國成、張辛欣
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在即,中國政府26日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著巨大壓力和特殊困難,特別是在目前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為何要出臺這樣的行動目標?
“中國政府本著對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在全面考慮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社會經濟發展趨勢、能源消費總量、節能降耗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的基礎上,制定了上述目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說。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工作,在2007年就頒布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到今年上半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已經比2005年降低了13%。經過努力,有希望實現單位GDP能耗2010年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標,這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以上,在世界各國中減排量都是非常大的。
中國還在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經過4年努力,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從7.5%,提高到目前的近9%。通過大力植樹造林,中國森林覆蓋率已經從18.2%達到了20%。
盡管如此,要實現2005年至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至45%的目標,仍然面臨很多困難。解振華用“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來形容中國政府的決心和態度。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現在面臨著既要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改善民生的任務,還要面臨著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增速的挑戰。解振華說,現在提出的單位GDP碳強度總體來說還是相對減排的指標,這是從國情出發作出的決定。隨著經濟增長,中國能源消耗總量可能還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可能還會有所增加。
“我們要在經濟質量上下工夫,相對減排主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我們也不愿意重復發達國家過去那種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要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既要保持我們的發展,保證有合理的增長和排放量,又要降低溫室氣體增長的速度。”解振華解釋說。
解振華表示,中國政府實現減排目標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將盡最大可能采取政策措施和切實行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全球氣候不斷作出貢獻。中國在沒有得到發達國家資金和技術支持的情況下采取減排行動,表明中國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保護全人類的利益。
按照“巴厘行動計劃”的要求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的規定,發達國家要率先大幅度減排,對發達國家的減排要求是強制性的、絕對量的。已經公布目標的發達國家大體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16%至23%,距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減排25%至40%的建議還有較大距離,離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至少減排40%的要求差距甚遠。
中國希望發達國家在大幅度率先減排方面采取更多積極的實質性的行動,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技術。
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說,氣候變化問題涉及到全人類的根本利益,中國政府、中國的外交一定會盡最大努力,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我們只能走可持續發展這條路。這樣才能夠既發展了經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又應對了氣候變化,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也提高了我們的適應能力,所以這條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解振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