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永合莊垃圾填埋場,填埋場周邊有世界公園和總部基地,還有10個住宅小區和十多個村莊,涉及人口七萬多。類似規模的大型填埋場北京共有16座。(2009年4月)資料圖片
北京市通惠灌渠臺湖鎮次渠段河床,上下游正在同時修建兩座新橋,河水暫時被引流,由此得以見到河床,沉積在一米多深淤泥里的全是垃圾。(2009年4月)資料圖片
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北京,除了有“住房難”等,如今還有“倒垃圾難”。一方面,城市垃圾以年均百分之八的速度遞增,比當地人均收入的增長水平還高,另一方面,政府剛說要焚燒垃圾,市民便群起而攻,幾乎勢同水火。面對左右為難的情勢,當地官員們慨嘆:“垃圾焚燒,已經被妖魔化了!”
北京有戶籍人口一千二百多萬,但加上外來常住人口,總人口甚至超過兩千萬。尤其進入新千年以來,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但市政配套服務設施的規劃和投資,基本都根據一千二百多萬戶籍人口來制定,一旦遭遇幾占總量四成的龐大而又流動的外來人口,便捉襟見肘。況且,百姓“粗放型”生活慣了,對于政府早已倡導的日常生活垃圾分類,大多左耳進、右耳出,總難以形成習慣。
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的相關負責人日前向媒體訴苦:目前,北京百分之九十的垃圾為填埋處理,每年約占用五百畝土地。“處理方式過于單一,加之目前實現垃圾分類處理有難度,如果新的設施不能及時建設,四年后,北京將面臨垃圾無法處理的嚴峻局面。對于北京這樣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采用焚燒處理,尤為重要”。
然而,不僅僅北京,大陸幾乎每個城市,雖然都面臨垃圾的痛苦,可一提到焚燒垃圾發電,公眾都強烈反對,幾乎到了“逢‘燒’必反”的程度——不僅質疑項目安全、環保等方面的可靠性,甚至懷疑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背后,是否隱藏了什么人骯臟的商業利益。
其實,最令百姓坐臥不安的,還是焚燒垃圾后產生的有害氣體二惡英。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筱虹說,控制二惡英污染,如今已不是技術難題。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對該項技術的研究已取得很大成果,只要在設備、操作上努力,完全可以控制二惡英的產生。關鍵是國內的垃圾焚燒廠在運營和管理上,尚存在缺陷。這是民眾不支持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員會副總工程師王維平也承認,包括焚燒在內的垃圾處理造成超標污染這個事實,病根在監管上。住建部至今沒有頒布垃圾焚燒操作運行規范和監督管理制度。企業為追求經濟利益,該安裝的設備不安裝,該更新的技術不及時更新。煙氣凈化的耗材、活性炭等,為了省錢不用、少用或者以次充好……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必然造成污染。
為緩解公眾的對立情緒,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等四個部門新近共同編制了《生活垃圾處理知識系列問答》手冊,冀望以科學的方式,為民眾解惑。在這本三十頁的手冊中,對五十個比較常見的疑問進行了解答,其中包括“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目標、為什么要實行垃圾分類、什么是垃圾焚燒發電以及現代垃圾焚燒廠對周邊群眾的健康影響有多大”等等。釋疑解惑之后,公眾能夠心平氣和,尚不得而知。不過,北京今后更多靠焚燒的辦法來處理垃圾,恐怕已是“箭在弦上”。(張子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