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記者還記得,此前去某自主車企采訪時,對方負責人表示自身具備年萬臺以上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然而整個社會配套設施缺乏,軟硬件環境都不具備,因此車企在此方面持保守觀望態度。
與我國現狀形成對比的是,據確切消息,聆風和沃藍達明年的產銷目標定在了10萬輛,而豐田在2014年或2015年將在天津建立10萬輛級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焦慮3:“十城千輛”是否延續
不可否認,“十城千輛”示范推廣試點工作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正如示范城市代表、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陸曉春所言,“示范工作非常必要。”
他說:“新能源電動車是全新的技術領域,和傳統的汽車是顛覆性的或者是革命性的,只有通過不斷的示范來暴露問題,來提升我們的技術。除此外,我們在示范運行過程當中也探索了新能源汽車的運營模式。”
不過,當初四部委制定啟動“十城千輛”工作時,以3年為期,也就是說到明年試點工作行將結束。
對此,王傳福希望“十城千輛”能夠延續下去,“推出一款新手機,三五個月就夠了。開發一個新車型,至少需要3到5年。我們希望試點周期是6到8年,否則產品一開發出來,政策就結束了。”
上汽公司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干頻也認為,“十城千輛”3年時間太短,當企業有針對性地開發出產品,剩下真正參與示范運行的時間就非常少了。另外,目前我國能夠支持混合動力技術發展的只有“十城千輛”(私人用戶購買混合動力汽車3000元人民幣的補助不足以支撐),混合動力雖在歐美是成熟技術,但在我國還剛剛起步,需要在后續的“十城千輛”工作中不斷完善。(記者 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