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積極推動中資參與國際市場,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3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07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報告認為,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今后將擴大境外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參與規模,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推動中資參與國際市場。
次貸危機三啟示
報告認為,美國次貸危機、日元利差交易等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不斷加深的金融市場動蕩正深刻地影響著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增長。次貸危機是全球流動性充裕環境下,市場約束力下降、金融機構風險意識弱化的結果。
報告從金融機構、評級體系、金融監管角度指出了次貸危機帶來的三大啟示。報告指出,金融機構應強化風險意識。次貸風險的滋生主要是源于抵押貸款機構放松貸款條件,為不具備還款能力的高風險客戶提供了信貸,而投資銀行創造了大量基于這些貸款的高風險衍生證券。金融機構應強化穩健經營意識,在業務創新與風險防范之間取得平衡。
報告同時認為,應增加現有評級體系的競爭性,避免評級結果的系統性偏倚。此次危機暴露出評級機構存在失誤,由于直接參與衍生產品的設計并為其提供評級,評級機構面臨明顯的利益沖突,喪失了獨立性。
金融監管應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要加強對復雜金融產品的風險監管,特別是對信用衍生品等的監管要改進,要強化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機構對基本債務人的債務履約能力的監督責任。
報告認為,全球失衡、油價上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將構成影響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金融市場運行的主要潛在風險。估計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而發達經濟體的增速可能降幅更大。
中國日益融入國際市場
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與外界聯系日益增強,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上升,中國金融市場繼續融入國際金融市場。
中國債券、股票、黃金、期貨等市場規模的全球占比有所上升。國內債券市場成長迅速,在全球國內債券市場中位居第七位,其中,商業銀行債和企業債占比依然較低。
股票市場規模的全球占比也有所提高,2007年末,滬深兩市總市值為44788.67億美元,占全球股票市場市值的7.38%,較2006年末提高5.12個百分點;A股市場融資額約占全球股票市場融資額的11.46%,占比較2006年提高8個百分點。
中國期貨市場一些品種的交易量全球排名靠前。2007年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橡膠期貨的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是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6倍;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和大豆期貨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位;鄭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貨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價格走勢的關聯性有所增強。中國外匯市場與國際外匯市場交易價格走勢基本一致。2007年,銀行間外幣/外幣即期市場上主要外幣對,例如歐元/美元、美元/日元等,交易價格的走勢與國際市場基本一致。中國期貨市場價格走勢與國際市場基本一致。黃金市場價格走勢與國際市場基本保持一致,國內與國際黃金價差減少。
擴大境外參與規模
報告指出,今后中國將進一步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市場參與者結構,適當擴大境外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參與規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推動中資參與國際市場,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本項目有序開放,為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創造條件。
報告指出,外匯市場參與者進一步向境外機構開放,可以考慮進一步引入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外匯交易。
目前,中國外匯市場的境外交易成員只有中銀香港和中銀澳門,而且這兩家機構的引入只是因為它們作為境外人民幣清算行需要進行人民幣資金頭寸的平盤。
報告認為,股票市場可以考慮允許外資企業、外國企業發行上市,以增加境內股票市場與境外市場的融合度,提高境內市場質量。黃金市場要完善外資會員的相關配套政策,充分發揮外資會員連接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作用。
報告同時表示,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金融監管機構以及其他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共同防范金融風險。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推動中資金融機構和機構投資者參與國際市場。鼓勵更多符合條件的中資金融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合資公司;積極推動內控制度良好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記者 張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