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8.5%,而銀行信貸量仍高居不下。為抑制通貨膨脹,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央行決定從5月20日起,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6.5%,這也是今年來第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專家認為,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更為有效。在利率工具存在諸多制約的情況下,短期加息的可能性減小,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再次成為吸收流動性、抑制通脹的主要手段。
財政可適當減稅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楊志勇表示,對于控制CPI來說,貨幣政策要比財政政策更有效,目前,財政政策采取的提高補貼等措施只能減少居民的“痛苦”,并不能控制國際通脹的輸入。
楊志勇認為,在目前經濟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首先要密切關注物價上漲的成因;其次,調控時應注意到政策的滯后性,財政政策除增加補貼外,在貨幣政策從緊的背景下,還可以采取適當減稅的方式保持經濟合理增長,“從一季度的數據看,企業所得稅仍保持了三成左右的增長,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有減稅的空間”。但楊志勇同時表示,如何減稅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加息仍是可能選項
在統計局公布CPI數據后不久,央行便啟動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按鈕。
對此,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級分析師林朝暉分析,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可能受到了4月份人民幣信貸量仍較高的影響。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的走向取決于未來經濟面的發展情況、通脹走勢及調控情況,央行貨幣政策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林朝暉認為,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有些出乎預期。首先市場資金面并不寬松,而此前存款準備金率已上調三次;此外,5月份央行對沖操作余地比較大,應可以較為輕松地完成對沖任務。
經過多次上調后,未來存款準備金率如要繼續上調將受到三方面的制約:首先存款準備金率的絕對水平較高,已上升到16.5%的高位;其次,貨幣利率對準備金率工具比較敏感;此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會受到此次地震后救災工作的制約。
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4月份PPI和CPI略為反彈并未額外增加升息的壓力,因受制于美元利率,央行可能繼續保持觀望態度。但考慮到扭轉負實際利率以及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央行開始更多關注通脹壓力,加息仍可能成為我國的金融政策選項之一。
業內專家預計,昨日發生的地震災害估計會增加經濟的不確定性。林朝暉表示,從今年的態勢來看,準備金率的調節使短期內加息的可能降低。
高盛亞洲經濟學家梁紅、宋宇認為,存款準備金率的小幅上調本身并不能直接限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預計,央行將進一步出臺調控措施,包括繼續頻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基準利率、繼續控制商業銀行貸款力度及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