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數據顯示,7月份銀行系統新增外匯占款創出年內第二高點,達2204億元。數據出爐之后,市場中關于熱錢涌入的分析再度升溫。不過,仍有專業人士認為,現在判斷熱錢再入內地市場還為時過早,資金流動趨勢仍需繼續觀察。
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下的“外匯占款”是統一考慮銀行柜臺市場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個市場的整個銀行體系(包括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金投放,其是央行進行貨幣投放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外匯進出中國的重要指標。
7月份新增外匯占款達到2204億元,較6月份的1327億元大幅增加,這也是5月份新增額創出2425億元年內高點之后的第二高位。如果以7月份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來計算,7月份新增的外匯占款相當于322億美元。假設7月份貿易順差和實際外商投資額形成的以美元計價的外匯總額全部向銀行系統結售匯,總計159億美元。扣除這兩項,7月份新增的外匯占款仍有163億美元無法解釋。
無法解釋的163億美元是否就是傳說中的熱錢呢?市場中仍存在分歧。
國泰君安一位研究員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63億美元的新增量極有可能是熱錢流入的結果。目前,至少有兩個方面的數據說明,熱錢可能再度進入中國。一是,中國的資產價格二季度以來出現暴漲,逐利資金可能是幕后推手;第二,從香港數據來看,海外資金可能已經潛入香港。香港金管局7月27日先后兩次入市,分別注資23.25億港元及38.75億港元,以控制港元匯率。有數據顯示,去年以來香港金管局類似的注資總額已超過1000億港幣。而歷史經驗顯示,香港往往是境外資金的中轉站,內地資產才是熱錢的最終目標。
不過,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卻對熱錢流入一說保持謹慎觀點。其近期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7月外商直接投資FDI為53.6億美元,創8個月新低,同比下降35.7%,顯著低于市場預期。而由于國際熱錢通常能夠通過FDI渠道較為自由地來去,7月FDI卻顯著低于歷史正常水平,這分明顯示,此前市場一度出現的熱錢大舉進入之說,不過是“杯弓蛇影”。
魯政委進一步表示,其研究顯示居民的結匯意愿與人民幣升值預期成正比。最近幾個月出現的“當月新增外匯儲備-當月外貿順差-FDI”無法解釋的正差值,即通常所認為的熱錢流入,應該主要并非真實跨越中國關境的國際熱錢進入,而更可能是此前累積外匯存款的結匯。魯政委的這一判斷也得到數據的良好支持。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金融機構月度新增外匯存款數在2009年7月份從6月份的21.08億美元大幅下降為負的6.66億美元,顯示居民結售匯意愿在7月份爆發性增長。事實上,2009年1月份由于當時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當月新增的外匯存款達到128.68億美元,為有史以來最高水平,2月份新增的外匯存款也達到50億美元的高位;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復蘇趨勢的日益明朗,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月度新增外匯存款規模開始逐步收縮,直至7月份降為負6.66億美元,反映居民和企業結售匯意愿已經很強。
建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則認為,與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的外匯占款相比,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匯數據更能反映外匯資金的流動狀況,單純用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來判斷資金流入回升不夠準確。他進一步指出,如果央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機構的外匯資金流動變化不大,判斷7月份的外匯資金凈增加是沒有問題的。
而最新數據顯示,進入8月份,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資金流入速度明顯放緩,而亞洲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更出現資金外流。專業基金研究機構EPFR的統計顯示,8月份第一周,中國股票基金僅吸入1800萬美元,較7月份最后一周的7.11億美元驟降96%,至8月份第二周,中國股票基金則出現4.45億美元的資金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