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最新一期《中國金融》雜志刊登了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的文章《中國金融體系安全穩定發展的若干問題》,文中明確指出,目前銀監會對中小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為10%,而對大型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則為11%。
11月下旬,有媒體傳言稱,銀監會將對大型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至13%,而銀監會對此傳聞予以澄清,表示銀監會并沒有這樣的要求。稍后市場傳出中行還需進行千億融資的消息,這直接導致上周大盤天量暴跌。
分析人士表示,監管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的下限低于預期,使得大型商業銀行融資缺口消除,引發了投資者4日對銀行等權重股的追捧。
統計顯示,根據今年三季報數據,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11.63%、12.11%和12.57%,均超過11%的水平。
王兆星在文章中指出,監管機構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建立動態資本和動態撥備要求,除差別化調節商業銀行最低資本充足率外,把撥備覆蓋率要求從過去的100%提高到130%,現在又進一步提高到150%,其意圖是在信貸擴張和銀行盈利較好的時期,要求銀行多將盈利轉化為資本和撥備以抵御未來的潛在風險,提高抵補預期和非預期損失的能力,使銀行體系更加安全、穩健。
他指出,監管機構高度重視跨市場風險傳染,嚴禁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制定了具有逆周期特征的住房貸款政策,對居民首套和改善型住房實行低首付和優惠利率政策,對其他具有投機性質的房貸提高首付比例,取消利率優惠,甚至在市場利率基礎上根據風險定價上浮,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和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