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大盤股中國北車上市首日漲幅僅為2.34%,在今年新股中漲幅最小。A股上市首日漲幅低于中國北車的,是2006年8月上市的中國國航。事實上,中國北車的表現并非個別現象,近期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在不斷縮小。
作為今年上市的最后一只大盤股,中國北車在發行期間備受追捧,發行市盈率49.21倍,中簽率只有1.33%,低于此前上市的中國重工。不過,中國北車首日開盤漲幅僅為4.32%,收盤價5.69元,僅高出發行價0.13元,日換手率為60.02%。
12月25日,創業板第二批8只新股的首日平均漲幅為45.21%,遠低于首批新股106.23%的漲幅,盤中停牌的現象也未再發生。此外,12月下旬上市的7只中小板新股首日漲幅平均為42.78%,而上旬上市的8只新股首日平均漲幅為107.56%,相差一倍以上。
高價發行、上市遇冷,成為近期新股的特點,特別是大盤股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此前,12月16日上市的中國重工首日上漲12.47%,11月17日上市的招商證券首日漲幅僅為8.42%。
市場人士指出,近期無論大盤股還是創業板股票,新股的發行市盈率都比較高。統計顯示,股改以來,滬市發行市盈率高于40倍的新股共有12只,其中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就有5只。高價發行透支了未來的成長性,使新股上市后的表現受到抑制。(記者 劉興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