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行業
陷入血荒憂慮
血漿供應緊張,是長期制約血液制品生產的主要因素。
國內一家血液制品企業的負責人稱,此次貴州砍掉16家漿站后,國內50%的乙肝免疫球蛋白,70%的八因子產量將消失。
據介紹,凝血八因子是目前治療血友病的惟一有效療法,2007年來就一直緊缺。
“這是牽涉到國家重大決策的事情。現在衛生部和工信部都很著急。在緊急協調。”上述企業負責人稱。
他介紹,當年企業收購單采血漿站時,國家九部委文件明確規定收購包括“采漿權”在內的無形資產。企業與貴州省簽的合同也是包括“采漿權”在內的30年產權。“現在我們只用了4年了,就被關閉了。”
8月2日,朱威提出,地方政府擅自關閉血漿站涉嫌違反《物權法》。并且根據國務院208號令,血漿站設置權在衛生部,除非嚴重違規或發生傳染病,任何一級地方政府無權擅自關閉。對此,貴州省衛生廳未作回應。
在朱威看來,這是一場“公共安全危機”。
他介紹,2007年血站改制調整后采漿量下降,八因子斷貨,十萬血友病人面臨死亡威脅,引起國家領導人重視。他判斷3個月后八因子將再度嚴重短缺,“到時肯定要死人的”。
朱威介紹,中國血液制品行業每年需原料血漿7000噸,但一直缺口很大,去年只采到4800噸。
“我們過去對公眾的科普宣傳一直不夠。”朱威認為,許多地方領導對血站采血還懂一點,但對采血漿和血液制品行業并不了解。這是行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