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就地就業利好當地經濟發展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農民工回鄉以后的“出路”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能力特別強的返鄉農民工,自己興辦小企業。二是就近在當地企業就業。三是放棄“打工”,不再去廠里找活,而是回到田間,繼續務農。
“上述三種情況都對當地經濟有促進?!眲趧雍蜕鐣U喜縿趧庸べY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向本報記者分析,返鄉農民工辦企業,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周邊人群的就業。留下來在當地就業的農民工,因為有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加之自身能力素質較高,對當地勞動力整體素質的提升會起到促進作用。而回到農業上的農民工,因為在東部沿海城市里經過多年的打拼和熏陶,他們的眼界更寬了,信息渠道更多了,對市場的反應更靈敏了,因此即便是在農業領域從事一些新工作,比沒有“出門”打過工的農民工更有能力做好一些。
另外,農民工在外打工多年,多少有點積蓄,這些積蓄不是用到再次到東部打工的旅途之中,而是把這些錢用在當地,對當地消費率的提升也會有促進。
但蘇海南也認為“會有少許的負面影響”,比如東南沿海地區難免會出現用工短缺現象。
調查中,記者發現,大多數農民工都愿意留在當地就業,特別在薪金水平都符合他們預期的情況下。
多年在外打工的安徽桐城農民代錦標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以前‘出門’打工是因為外面活多,能掙錢,現在家里的機會也多了,而且有了孩子,就不想跑那么遠了,不然孩子也跟著受罪,而且家里老人年紀大了也需要照顧?!?/p>
在劉勇看來,農民工就近找工作,對家庭、社會的和諧都有好處,最主要是促進了中西部發展。
前些年東部地區的收入水平比中西部要高一些,如果中西部地區有工業園區,很多企業進駐,就業機會就會大大增加。據劉勇掌握的數據,2009年全國農民工從東部返鄉回到中西部的大概有2000萬人,其中有300萬—400萬人中途又回到沿海地區了。
劉勇建議,整個區域應該是大分散、小集中,各個地方還是要發展,這個發展要和人口的分布逐步一致,盡量發揮每一處國土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他強調人口一定要是流動的、戶籍制度要加速改革,讓農民工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發展的空間,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好的人力資源流動布局,國土能夠得到充分利用,整個區域空間會更加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