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
湯敏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周天勇 中央黨校經濟部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
劉維新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協會副會長
“我最關心的是黨怎么讓我穿得更暖、住得更好、吃得更飽。”現年77歲、家住北京宣武門外大街的喬晉生大爺如是闡述自己眼中的十七大。
執政黨的執政戰略不論如何宏大,最終都要落腳于百姓的腰包問題。腰包不鼓,國是免談。
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首次強調在初次分配中體現公平以遏制貧富差距……這些都關乎百姓的腰包問題。在本期《國是開講》中,專家就十七大報告關于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城鄉一體化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11天前,本報(注:南方都市報)《國是開講》正式推出,我們選擇從思想解放開篇;如今十七大已經閉幕,十七屆中央領導班子也產生了,我們將以百姓的腰包問題收尾。這樣的選擇表達著我們對于十七大開啟的新五年的憧憬,也傳達著我們對于這個熱切的改革年代的期待。11期的開講中,我們邀請了30余名國內頂尖的各路專家,關注了政治、經濟、軍事、民生、外交、黨建等諸多方面的話題,受到了業內專家的肯定,也受到了海內外讀者的熱烈歡迎。
未來的路上,南都仍將與您一起關懷國是,繼續開講。
首次強調初次分配體現公平
南都:十七大報告在講到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時有所變化,由原來“第一次分配效率優先,第二次分配兼顧公平”,轉而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問題,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你們有何評價?
湯敏:這個問題在學界已經討論很長時間了,中國主要的問題是出現在第一次分配上的,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加以重視,很容易陷入像南美等許多“福利國家”的陷阱里。要成為“福利國家”,第一,就得高稅收,高稅收后,企業等各方面的動力就不大;第二,需要高福利推動高稅收。而這樣做后,就進入惡性循環,許多國家的發展道路已證明此路不通。
東亞的許多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時,并沒有出現非常嚴重的收入分配問題,如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省。在很長的高速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必然伴隨嚴重的收入分配問題。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什么經驗教訓。
南都:收入體制這塊也提到,初次和再次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創造更多的條件讓更多的人擁有財產性的收入。
華生:這里有一點值得注意,是讓更多的人擁有財產性收入,這和許多人解釋讓人們擁有更多的財產收入,有非常大的區別。讓沒有(財產收入)的人有,和讓有的人更多,這是不同的。
周天勇:現有的社會分配格局確實必須改變了。第一,改變國家居民收入比例,控制居民收入在GDP分配比例持續下降的局面。第二,要改變資本分配能力比較強,勞動能力非配比較弱的局面。第三,居民收入中工資性、創業經營性、投資財產性這些收入要完善起來,不能光靠工資性的,農民不能僅局限于種地收入。第四,要控制壟斷企業的工資收入,要限制這些企業的工資增長速度,發揮集體在工資談判中的作用,保障農民工擁有和單位談判,形成工資的制衡力量。第五,對廣大低收入人群進行財政轉移支付。第六,利用稅收調節高收入的,包括所得稅、房產稅,遺產稅、贈予稅,稅種要全。第七,發展慈善事業。第八,要鼓勵創業,擴大中等收入的人群,減少因失業而貧困的人群,這樣整個基尼系數才能下降。
初次分配存在很大問題
南都:目前阻礙我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推進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湯敏:一次分配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問題,比如說,在一次分配里,企業拿了大頭,國家也拿了大頭,真正的勞動者拿得相對來說比較少。這時候需要國家通過各種方式來平均。怎么樣提高勞動者在第一次分配里的比例,這點非常重要。比如說,一些企業的利潤非常高,這些企業拿了利潤后,你就不知道該去干什么了。國有企業不分紅,本來是國家的投資,國家給了各種各樣的優惠條件賺來的錢,有些是資源賺來的錢,沒有分紅,也就沒有進入公平分配。這些都是應該做很多調整,這些調整跟經濟體制等相關問題有關系。
周天勇:怎么讓農民收入得到提高,是最大的問題。不提高推動不了消費升級。農民增收當下有三大制約:第一是現在農民辦企業,注冊、登記、檢查、收費、罰款等“苛捐雜稅”的制約;第二是民間根本融不到資;第三是受制于土地等制度問題不能普遍獲得財產性收入。農民增收解決三個問題:一個是要改革注冊、登記、檢查、收費、罰款執法體制;第二,要盡快大量在農村開放中小銀行;第三要改革土地制度。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同理,第三產業發展的關鍵也在于提高從業人群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