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1、總量
表 6- 1二十年來我國人口狀況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人口總量 |
114333 |
121121 |
126743 |
130756 |
133972 |
人口出生率‰ |
21.06 |
17.12 |
14.03 |
12.4 |
- |
死亡率‰ |
6.67 |
6.57 |
6.45 |
6.51 |
- |
自然增長率‰ |
14.39 |
10.55 |
7.58 |
5.89 |
3.73 |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10
2、年齡
年份 |
0-14歲人口比重(%) |
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
老少比(%) |
年齡中位數(歲) |
1953 |
36.3 |
4.4 |
12.2 |
22.7 |
1964 |
40.7 |
3.6 |
8.8 |
20.2 |
1982 |
33.6 |
4.9 |
14.6 |
22.9 |
1990 |
27.7 |
5.6 |
20.1 |
25.3 |
2000 |
22.9 |
7.0 |
30.4 |
30.8 |
2010 |
16.6 |
8.9 |
53.6 |
34.0 |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10
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滯后于死亡率的下降,產生了人口年齡金字塔的凸出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凸出的部分也在移動,從未成年到成年,最后到老年。這就造成了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轉變。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基本屬于年輕型,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尤其是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后,伴隨人口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轉變加快。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齡結構已初步進入成年型,到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齡結構已變為典型的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齡結構繼續老化,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口年齡結構開始向老年型轉變(圖6-3)。
圖 6- 3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圖(2009年)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10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
1、人口老齡化快速提前達到高峰。
2、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
3、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大。
性別
|
男性數量 |
女性數量 |
性別比 (以女性為100) |
出生人口性別比 (以女性為100) |
1990 |
58904 |
55429 |
106.27 |
111.30 |
1995 |
61808 |
59313 |
104.21 |
115.60 |
2000 |
65437 |
61306 |
106.74 |
116.86 |
2005 |
67375 |
63381 |
106.30 |
118.59 |
2010 |
68685 |
65287 |
105.20 |
118.06 |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10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1986,1993,2002);國務院人口抽樣調查辦公室(1989,1997);喬曉春 (1992,2002);曾毅等(1993)
第一,性別比不斷上升,而且是伴隨每年新出生人口數的減少而形成的遞增趨勢。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關于理想家庭的規范傾向于小家庭,但對于子女的性別偏好仍然強烈,而人口政策幾乎集中于關注人口數量增長的控制時,這些因素都會作用于人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使得在生育水平出現下降的同時,出生性別比會出現上升。
第二,中國嬰幼兒性別比的失衡與0歲女嬰的高死亡率有關。
第三,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存在著第一孩次就失衡、而第二孩次以上失衡更加嚴重的情況。
第四,從出生性別比偏高的空間分布上看,高度集中在某些地區,具有小群聚集的特征。
圖 6- 4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省市區出生性別比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10
第五,中國偏高的出生性別比問題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圖6-5)。
圖 6- 5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城市、鎮、農村出生性別比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010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是多種因素導致的,但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傳統文化的影響。
二是經濟基礎制約。
三是社會性別不平等。
四是人工技術鑒定選擇。
摘自《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牛文元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