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fā)展門戶網訊 世界銀行近日發(fā)布的《中國農村信息化:三省研究》報告認為,中國鄉(xiāng)村獲得信息化基礎設施及其服務的狀況正在不斷改善。對農村信息化需求的問卷調查顯示,所有鄉(xiāng)村都已經通電,并且都能收到手機信號。97%的家庭擁有電視,95%的人有手機。但是,問卷調查中僅有20%的家庭擁有個人電腦或使用互聯網,主要原因是缺乏使用技能以及不了解電腦和互聯網的好處。信息和通訊技術的培訓機會有限。盡管很多農村學校已經接入了互聯網,但其中只有四分之一向當地社區(qū)開放其設施,提供培訓的公共信息化設施還不到10%。雖然經濟承受能力不是主要瓶頸,但對有些人來說,買不起計算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仍然是障礙之一。
大多數農村互聯網使用者是在鎮(zhèn)上的網吧里上網。大約五分之四的網吧由私人開設運營,絕大部分上網者是年輕人。對網吧經理的訪談顯示,上網者做的最多的三件事就是網絡游戲、社交網絡聊天和觀看視頻或下載歌曲。盡管省級有關部門投入了大量資源開發(fā)農業(yè)信息網站,但在問卷調查的所有農村家庭中,只有不到2%的受訪者表示會使用互聯網來獲取網上政府發(fā)布的農業(yè)信息。
城市和農村學校存在著很大的數字鴻溝。政府工程的目標是要縮小這方面的差距,但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農村小學的信息化設備及使用水平仍然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上。而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10-19歲的人群中有95%都上網。
中國的公共圖書館系統(tǒng)為消除數字鴻溝提供了機會。圖書館擁有大量面向社區(qū)的基礎設施,能夠成為提供數字教育以及提高信息化技能的有效手段。為了向農村地區(qū)提供圖書館及信息服務,國家實施了若干全國性工程,但由于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它們往往難以有效發(fā)揮作用:投資建成之后缺乏運行資金保障;難以招聘到受過培訓的服務管理和服務提供人員,他們的工資也難以保障;設施的開放能力不足,網絡連接不穩(wěn)定,設備維護不善等。此外,圖書館缺乏有效的管理網絡,導致城市里的大圖書館不能成為信息中樞,向本地區(qū)的農村圖書館提供支持,這進一步阻礙了有效提供服務。盡管存在這些制約因素,本研究獲得的數據表明,與城市的主流圖書館系統(tǒng)相比,農村地區(qū)的圖書館設施使用率更高,這很可能是因為農村消磨時間的方式更少。
加強對農村信息化項目的評估有助于在更長時期內提升干預效果。我們對一些信息化工程進行了考察,評估它們的影響。這些干預措施讓使用者多方獲益。超過半數的使用者表示,由于學習到了更好的生產技術,以更便宜的價格購買了農業(yè)生產 材料,以及通過新的銷售渠道,他們提高了生產效益,增加了現金收入。非農業(yè)方面的受益包括獲得了上網技能,從而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拓寬了眼界。但是,這些干預政策目前主要集中于(男性)農民。非農務工人員、無職業(yè)者以及婦女和老人很少使用這些設施和服務,他們或是技能有限,或是認為與自己關系不大。以農業(yè)為重點的干預政策體現了國家經濟政策的重點,但是從長遠來看,也需要開發(fā)應用程序和實施一些項目來提高技能,以及提供能夠吸引更多使用者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合同工作。這類干預政策會對使用產生影響。發(fā)短信、聽收音機或是看電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動的。與之相對,一個人去信息服務站需要一定的動力,打熱線電話需要花錢,上網需要有計算機和互聯網鏈接,以及知曉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知識。
中國在向農村地區(qū)提供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到2012年底,所有行政村都接入了電話網絡,88%的行政村有了寬帶連接,農村互聯網用戶達到1.56億。國家和省級部門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廣泛的農業(yè)信息內容。我們的影響評價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使用信息化設施和服務的農村居民都從中受益。但是,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地區(qū)在互聯網使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大多數農村干預政策比較寬泛,主要集中在以提高農民福利為目標的農業(yè)應用方面,但較少照顧到非農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