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05年長三角房地產市場的關鍵詞是“博弈”的話,2006年就應該是“反思”。
過去的一年,調控政策頻出,在這個有“世界第六大都市圈”之稱、全國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區,房產市場趨于理性,各個環節被“倒逼”出新的理念、思路。
杭州的一位房產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面壁十年圖破壁,整個市場需要反思,不僅是開發理念、產品品質以及銷售等,更要從體制、機制等全方位走出創新之路。”
地方政府:興奮點轉移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不少城市經濟過多依賴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一些地方政府負責人常常公開為本地的房產“吆喝”。有的大城市的官員宣稱“樓市還要漲十年”,有的則預言“幾年內翻幾番”“再不買就來不及了”。
與此相對應地,地方性政策為房產行業推波助瀾,影響深及城市的規劃、建設。近些年,在江蘇、上海、浙江,長三角很多城市都在開發新城區,需要的大量建設資金無法落實,很多城市普遍走了一條“賣地生財”的道路――先是“做地”,通過種種概念,抬升地價,然后將土地賣出,資金返還用于該城區的建設,同時也是“做地”的進一步“深加工”,隨后再賣地,再建設,形成循環。
有相當一段時間,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地方財政收入,占到總數相當高的比例,在個別地區甚至占據“半壁江山”。
在這個產業鏈中,地方政府成了最高端“土地運營商”。土地以及相關聯的房產行業的興衰,與其休戚相關。在這種利益格局下,地方政府宛如“經濟組織”,忙著賣地、招商引資,計算財政和稅收的巨額數字。
2006年調控以來,這種運營思路受到極大沖擊。在一些城區,地方財政由早些年的好日子跌到如今的尷尬境地。浙江某個房地產業一度熱鬧火爆的城市,預計2006年的房地產行業地稅稅收減收將達14.31億元,下降達四分之一以上。財政負擔壓力增大,一些地方政府開始要求各部門暫停手提電腦、
數碼相機等電子用品的采購,部門預算總體保持零增長,“準備過緊日子”。
但是也正是這樣的嚴峻形勢,逼迫長三角地區的政府部門清醒地看到了過去那種發展思路的局限,風險意識大大加強。在杭州,很多區縣市開始將興奮點重新投放到“工業經濟”,提出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前幾年在地價
房價猛漲中也獲益不淺的寧波如今充分利用港口資源,大力發展臨港重化工業,一個又一個大項目在該市落地。上海的樓市,更是在反腐敗的大浪中,痛定思痛,跌聲一片。這個城市過去那種所有房產一概猛漲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呈現了稀缺地塊趨穩,周邊區域房價趨于下降的較為合理的態勢。
在近年房產開發項目頗多的杭州西湖區,財政局的報告中指出,在房地產業徘徊的同時,全區地方財政收入還能保持平穩增長,主要得益于全區上下合力招商引資,通過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較好地支撐了局面,有效地彌補了主體稅種滑坡帶來的影響。
企業:何德何能混飯吃
企業界也在反思。
宏觀調控以來,過去那種不管是個什么房子,一概都能賣掉還供不應求而且還能被炒出高價的“好日子”已經隨風遠逝。一個問號始終懸在開發商的頭上――你能賣掉房子,憑什么?
在上海,“湯臣一品”打出聳人聽聞的11萬元一平方米的價格,結果受到普遍質疑,弄得灰頭土臉。杭州的一些開發商在開盤之前做足功夫,隔三差五打電話給“意向客戶”聯絡“購買意愿”,充分溝通后選擇良辰吉日開盤,營造旺銷局面,可惜仍然效果不佳。有個樓盤以“滿足少數人需要”自稱,總價動輒二三百萬元,開盤當日預訂近150套,但兩周后形勢急轉直下,一度日成交記錄為“零”。前不久,寧波有一個樓盤開盤,居然再現徹夜排隊場景,但人們已經高度質疑其真實性,普遍的懷疑眼光使得營銷的真實度受到考驗。
“品質”“創新”開始成為常被提起的兩個詞。一些活動宣傳香港、日本等地的經驗,告訴開發商們“小戶型也可以造出大空間”。
杭州一個開發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實際上,在過去的這些年,大量的房產商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并不是他們自己有多大本事,完全就是環境和機遇造成的。但是今后,如果還能生存以及發展,就需要實實在在的理由,而不應該再靠“概念”或是“開盤效應”之類的營銷小伎倆。
他說,每一個開發商都應該思考一下――我有何德何能,可以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上混飯吃?
有專家指出,事實上,中國的房產品在品質上還頗為落后,就算是在比較領先的長三角地區,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科技含量,都缺乏創新。放眼上海、杭州、寧波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好日子”養出不少懶企業,在一些城區的黃金地段,外觀丑陋、色彩艷俗、建筑粗糙、功能單一的建筑物隨處可見。當然這也給有責任心的企業帶來機會。在嚴峻的調控形勢下,只有那些在各個環節有所創新并能領先市場一步的企業,才能占據競爭的高地。
消費者:反思產生靈感
消費者也在反思。
在杭州、寧波、上海,各種調查統計表明,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購房人群都是以自住為目的。炒房人群似乎一夜之間就隱匿了行蹤,“江湖”上僅留下一些財富傳奇的裊裊尾音。
消費者還在反思中產生靈感。2006年歲末最令人興奮的消息莫過于溫州個人合作建房的破冰之舉。溫州人再次令全國個人建房的熱心人眼前一亮。一個叫趙智強的人帶領大伙兒解決了個人合作建房拿地、融資以及操作等層面的問題。據說,該地塊預計建成后房屋成本價為每平方米5300元,遠低于周邊樓盤每平方米10000元左右的市場價。一時間,上半年還一籌莫展的杭州等地的個人合作建房者們重拾信心,互聯網上出現了征集合作者的帖子,很多人寫上了自己的QQ號。
在這個2006年的歲末,上海的不少百姓對樓市充滿了憧憬;杭州的兩大房產巨頭正在謀劃那塊大手筆拿下的京杭大運河邊的絕版地塊,準備在布滿塵埃的房產市場上打造一顆 “大鉆石”;寧波的一群開發商則在熱搶政府推出的一批土地;某個開發商準備2007年要在國內上市;一大群國際證券交易所的代理人進入浙江積極活動,吸引眾多民企去海外上市融資;而大批的年輕人則帶著熱情在網絡上渲染著對個人合作建房的熱望。
無論如何,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相信,2007年將帶給樓市、帶給所有人新的希望和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