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整體走勢究竟如何?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用一組數字給出了答案,先看看我們的記者殷莉從新聞發布會現場發回的報道。
上午九點五十分,離今天的發布會正式開始還有十分鐘,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里已經架滿了攝像機。國內外80多家媒體的120多名記者早已聚集在這里,正在進行緊張的準備工作。上午十點整,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準時出現在主席臺上。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下面我首先介紹一下前三季度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快速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宏觀調控成效正在顯現。”
李曉超介紹到,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66043億元,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7%。 工業生產繼續快速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比上年同期加快1.3%。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仍然在高位運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529億元,同比增長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
李曉超:“加強和改善了宏觀調控,防止了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得以緩解,今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數已比二季度回落了0.4個百分點,進入九月份,我們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出現了比上個月回落的局面。”
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即CPI同比上漲4.1%。從分類來看,上漲較快的仍然是食品價格,前三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9.1%,蛋上漲26.2%,糧食上漲6.3%,不過在食品中,鮮果的價格還下降了3.3%,而其它如交通、通信、娛樂教育、衣著等商品的價格同比也有所回落,對于大家都很關心的第四季度價格走勢,李曉超表示仍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李曉超:“主要是基礎并不牢,特別是隨著勞動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國內市場原油糧食等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所以未來我們整個的居民消費價格還存在著一定的壓力。”
曹鳳岐:現在還是應該加強宏觀調控
從李曉超的回答里,不難發現,現在影響物價走勢的因素比較復雜,而在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的這些數字當中,有三個數字吸引我們的注意:前三季度GDP的增長速度達到11.5%;九月份的CPI增幅為6.2%;今年前九個月CPI平均增幅達到4.1%。從這三個關鍵數據來看,當前中國經濟的體溫是否正常呢?我們再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記者:“9月份的CPI同比上升6.2%,比8月份的同比升幅下降了0.3%,0.3%這個數字,給我們透露了什么樣一個信息呢?”
曹鳳岐:“下降了0.3%呢,總體上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我們鼓勵這個生豬的生產;另外我們還這個給一些個優惠政策對農民我們也是采取了一些個措施,鼓勵糧食的生產各方面。所以說呢,應該說還是這一塊,這個有所控制。”
記者:“我們知道在經濟學界有一個數字3%,CPI在3%以下運行屬于正常,超過3%屬于一個警戒線,那么現在6.2%,遠遠超過了3%,那么是否說明我們依然面臨通貨膨脹的威脅?”
曹鳳岐:“還夠不上比較全面的通貨膨脹,因為這次的價格的上漲主要還是豬肉、食品、糧食,那么其他的有些個生活資料呢并沒有上漲得很大,所以說呢,應該是結構性的。”
記者:“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4.1%,就是比1到8月相提高了0.2%。”
曹鳳岐:“那么這個數字,實際上非常值得我們關注,我們整體上9月份還是累計上漲的,那么這一塊,證明我們的控制并不是太到位,整個的我們的儲蓄存款的利率還是負利率啊,所以這就會引起很多的一些個問題,那么這一點說明什么呢,我們控制物價方面,我們還要多下一些個功夫。”
記者:“在公布的經濟一些數據說,說三季度的GDP同比上漲是11.5%,和二季度的相比的11.9%相比是出現了下滑。”
曹鳳岐:“我認為還是一件好事,那就證明經濟更加逐漸平穩的發展,現在這個國民經濟總體上來說還是運行比較良好的,但是應該說反映在貨幣的問題上,我們的投放還顯得比較多,另外我們的投資也這個,也應該顯得比較過旺,然后物價又出現問題,所以現在,還是應該加強宏觀調控。”
李揚:要想更有效的穩定物價,要綜合運用多種金融手段
剛才專家給我們解讀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運行數據,其實,最關注這些數字的,除了經濟學家,還有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門,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央行加息的主要考慮因素,我們也發現,今年以來,央行連續五次加息幾乎都在公布CPI數據后不久進行,可是盡管這樣,但我們看到最近幾個月CPI的增幅還是一直居高不下,那央行的加息真的能起到給經濟降溫的作用嗎?來看看記者的調查。
為了抑制CPI上升過快帶來的影響,央行今年已經五次加息,那么這幾次加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呢?在建設銀行北京某營業部,記者見到了貸款買房的市民李先生。
市民李先生:“我現在一個月要還3100左右。”
記者:“覺得有負擔嗎?”
市民李先生:“當然有負擔了,基本上是一半開銷,基本上都拿去還貸款了。”
李先生表示,由于加息頻繁,自己償還房貸的壓力有所增大。
市民李先生:“利息要是漲的話,確實對我們這一塊還是構成挺大的壓力的,因為今年大概已經漲了五次利息吧,明年的話我估計可能要至少10%以上的一個增幅,增加10%,我猜啊,我估計可能3300每月去了。”
加息原本是為了降低CPI上漲帶來的影響,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貸款購房者的負擔,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這樣解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經濟問題復雜就復雜在這里,它就總是一塊硬幣兩面,你得均衡,當你考慮到房價的時候,要采取這些措施,當考慮到你是一個貸款購買者的時候,你恐怕希望利率下降,是一把雙刃劍,所以是個雙刃劍。”
加息對于投資股票和基金的市民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呢?市民陳大媽前年拿出家里存款的20%購買了基金,她告訴記者,自己投資非常謹慎,隨著央行不斷加息,為了進一步降低風險,她還打算從基金中抽出一部分錢。
股民陳大媽:“為什么買股票買點基金呢,主要以前利息低,銀行存款利息低,另外的話,利息稅還要收20%,現在減了,只收5%了,這就挺好了,利息也升高了,這就挺好,所以以后我還是準備買國庫券,還是準備存款,省心啊,沒風險啊。”
但也有一些市民表示,雖然年內已經多次加息,并且有再度加息的可能,但并沒有考慮放棄股票和基金的投資。
市民:“就是現在的情況的話,雖然大盤點位有點高,但不管加息怎么加,它也比不上,對于基金來講的話,它也比不上基金的收益。”
針對這種狀況,李揚表示,面對CPI較高和投資過熱,加息的作用是有限的。
李揚:“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這個利率政策指向的那個利率是一個管制利率,管制利率,管制的含義就是說它并不必然代表市場的供求,第二個其實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利率是管制利率,所以利率的走勢,或者說中央銀行的利率操作和它貨幣供應的操作不一致。”
李揚告訴記者,正是由于利率和貨幣供應操作的不一致,造成了加息的效果至今沒有很明顯的表現出來。
李揚:“就是說在一個機制上說,加息要起作用,要以貨幣供應量減少為前提,現在我們這邊在加息,那邊貨幣供應量還在增加的話,這個肯定就弱化了加息的作用。”
李揚告訴記者,要想更有效的穩定物價,抑制投資過熱,除了加息之外,還要綜合運用多種金融手段。
李揚:“平均數掩蓋了太多的差異,從特性上來說,貨幣政策是它優于解決總量問題,因為比如說利率一加了,它并沒有考慮承受這個利率的人是個下崗工人,還是一個百萬富翁,它沒法去識別這個東西,因此它有一刀切這種效果,但是它是管總量的,那么在這個總量的這個基礎之上,很多差異的問題那需要其他政策來解決,提高法定準備金率,那么特別存款 發樣票這些措施都可能會再采取。”
除此之外,李揚還認為,個人投資者應該更加注重風險控制,根據自己的實際收入狀況,不斷調整投資策略,使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
李揚:“十七大提出了增加居民的財產收入的這樣一個目標,那么普通百姓也應當充分地理解中央這樣一個戰略部署,就是大家應當在各方面做比較,然后做出一個理性的選擇。”
王松奇:未來的發展趨勢,食品類消費價格仍然是不容樂觀
剛才我們了解了央行加息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今年我們看到,政府在宏觀調控上,頻頻打出組合拳,連續五次加息、五次發行央行定向票據、八次調整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而在經濟數據上,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像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幅11.5%,與前二季度的11.9相比,減少了0.4個百分點,同時9月份6.2%的CPI增幅,也比8月份的6.5%下降了0.3個百分點,經濟增速與CPI增速雙雙小幅回落,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出現走穩的跡象了呢?
記者:“你覺得食品的價格近期有沒有什么變化呢?”
市民:“覺得價格比以前高點。”
市民:“原來買的雪花粉才30元一袋,現在漲到40元了。”
記者:“價格在近期有沒有回落的感覺?”
市民:“有一點降下來了,但還不是很明顯,這個降價的幅度并不大。”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雖然9月份消費價格指數與前期相比有所回落,但是,體現在主導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的食品類產品價格上,大多數消費者并沒有感覺到有什么變化,不少消費者反而更加擔心,9月份消費價格指數的回落只是曇花一現,那么,對于第四季度的消費價格指數,還會不會繼續攀升呢?我們采訪了多年研究消費價格指數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教授王松奇。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教授王松奇:“我覺得消費物價指數上漲,這個形勢不太樂觀,為什么呢,因為從這一輪消費物價指數上漲情況看,第一是全球性現象,第二它是一種由供給引起的現象,第三與成本推動有關,它是一個長期性的,全世界各個國家從今年開始,普遍出現消費物價指數上漲,而且它的核心特點就是食品類價格上漲。”
根據往年的慣例,第四季度往往是消費價格指數的敏感期,對未來兩個月的物價上漲的不確定性,很多消費者仍然感到心里壓力很大。
記者:“壓力大不大?”
消費者:“怎么說呢,要說壓力一點沒有是瞎話。就是說也能承受得了。”
消費者:“影響肯定有影響。”
記者:“擔心嗎?”
消費者:“擔心倒不擔心,大家都水漲船高吧。”
記者:“第四季度它創新高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王松奇:“應該說比較大,第四季度它有過年因素,有過年因素它就會出現,明顯的需求拉升的現象。”
記者:“會不會超出咱們預期預測的范圍?”
王松奇:“那是肯定要超出的,原來我們決策層都把消費物價指數控制目標定在3%,今年呢,看來至少要4.5%,我估計就是超出原來預想,預定控制目標的50%。”
在今年高達6.5%的消費價格指數中,90%是食品類價格上漲的指數。剛從東北調查完糧食價格回來的王松奇教授認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食品類消費價格仍然是不容樂觀。
王松奇:“玉米大幅減產,因為干旱,今年整個玉米掛漿期都沒有雨,所以明年中國的玉米價格和其它豬飼料,生豬飼料的價格會出現,我個人認為會出現大幅上漲,所以整個看,食品價格上漲是一個長期趨勢。”
記者:“目前這個消費物價指數離通貨膨脹距離究竟有多遠?”
王松奇:“按照經濟學定義,只要是消費物價出現持續的普遍的上漲就是通貨膨脹,但是這個通貨膨脹關鍵看這個社會的承受力我們能不能承受,我們的宏觀經濟連續三年超過10%增速,第二就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遠遠大于消費物價指數上漲速度,所以我們這個社會還是能夠承受,這個消費物價指數的上漲,但是這樣說不是不控制,我們政府還要采取積極措施,出臺一些有利于改善供給的政策,能夠有效抑制需求,過度擴張的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
今年國家通過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5次加息來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那么,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會不會再繼續推出?
王松奇:“中央銀行還存在加息的可能性。”
半小時觀察:我們有理由關注宏觀經濟
GDP、CPI這些抽象的宏觀經濟數字,距離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很遠,但與我們又息息相關。打個比方,這GDP就像一個大水庫,雖然我們看不見,可打開自家水龍頭,里面流出的每一滴水,如果追根溯源,還都是從這個大水庫里出來的。而CPI更像是一個檢測水質的標準,CPI太高了,我們接到的水上面就會浮著一層泡沫。
我們既是GDP 的創造者,也是GDP的分享者,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從這個關系上,我們當然希望GDP越大越好。但如果水龍頭里流出的是泛著泡沫的水,不僅會影響份量,更會影響水的味道。我們關心GDP和CPI,就是希望各家各戶分到的水能又多又好。道理雖簡單,但對政府宏觀調控的要求并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