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名全國政協委員日前聯名提交提案,建議中央進一步授權深圳進行行政和社會管理改革試點,繼續發揮其創新功能。(3月12日南方都市報)
在市場經濟建設初期,深圳因被國家確定為經濟特區而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它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成功經驗,產生了強烈的示范帶動效應??梢赃@么說,沒有經濟建設上的“深圳速度”,就沒有今天中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高速度”,中國的市場經濟建設極有可能仍然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也正是這個原因,幾代國家領導人都肯定地認為,深圳經濟特區要堅持辦下去。然而,今天的深圳,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全面建立,與內地在政策上已無區別,其創新功能隨之減弱。換句話說,讓這種局面持續下去,深圳就會失卻為全國繼續提供成功經驗的特區功能,不能繼續擔當“領跑人”的角色。
要想繼續讓深圳這個以探路為核心的“特區”名副其實,當前最急迫的,就是必須要解決現下與內地趨同的行政和社會管理體制,與特區經濟社會發展不能吻合“瓶頸”。而要消除這個“瓶頸”,就要拿出當年將深圳列為經濟特區的勇氣,授予深圳經濟特區在行政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創新和突破的權力,讓深圳在政改方面先行一步,以行政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讓深圳繼續保持“特區”的內核。
然而,筆者之所以認為深圳應該由“經濟特區”變為“政改特區”,并非僅僅因為要硬性保住深圳這個特區典型——僅僅是出于這個目的,就有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之嫌。而是因為,和其它地方相比,深圳有著更為充分的政改試點土壤和條件,是絕佳的政改試點載體和平臺。也就是說,與其它地方相比,深圳更適合成為我國政改路子的“探路人”和“領跑人”。
沒有人會懷疑,與國內其它地方相比,深圳已經擁有了比較充分的市場經濟基礎。在這方面,深圳的今天,就是全國的明天。同時,深圳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障礙性因素,有的今天已經在全國各地出現,有的明天將在全國各地出現。所以,將深圳作為政改的“特區”,對全國來說,就是預謀在前。
政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政改的目的在于進一步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進一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及早進行政改探索,形成與市場經濟發展相吻合的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架構,將會有效地減少我們的改革和發展成本,大大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從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已經發揮的作用來看,完全可以相信,成為“政改特區”的深圳通過政改解決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的障礙,就等于為全國經濟和社會的下一步快速發展掃清了障礙。鄧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