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1區:歐洲華人批發業的縮影
在華人沒有到之前,巴黎11區也存在著批發市場,主要經營床上用品和服裝,不過當時這里的生意已經“非常蕭條”。90年代初,華人開始進駐11區,并迅速擴張,1995年至1998年是一個高峰期。目前,在11區的Voltaire、Sedaine、Parmentier和Popincourt等街道,共有450家左右的服裝批發店,其中華人經營的服裝店鋪就有近400家,由此形成了“華人服裝一條街”。
走進這里,你會發現,在Sedaine長幾百米的街道兩邊,幾乎全是清一色的服裝批發店。如此規模龐大的批發市場,加上法國服裝的名氣,“客戶遍及全球”,歐洲、非洲、阿拉伯國家等,都到這里進貨。曾經冷清的市場變得炙手可熱,車水馬龍。
在財富增加的同時,矛盾也在悄悄地積累。1999年,11區政府召集在這里的華商開了一次會議。“誰都不會忘記當時的場景”,參加了這次會議的一位華商回憶道,區長批評了華商的諸多不是。接著,2003 年初,11區區政府工作人員又多次罷工,抗議該區的中國紡織品批發商大量購買該區的店面房,指責他們不講衛生,不愛護環境,致使當地社區環境變差。
同樣的問題也在歐洲其他國家的華商批發市場出現。2004年西班牙埃爾切燒鞋事件,2007年意大利米蘭華商與警察的沖突,都反映了華商的擴張與當地居民的矛盾,只不過反映出來的方式不同,后兩者更極端一些。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華商不再是一個能夠關起門來自我行事的群體,而是時時刻刻在被別人關注,一舉一動都不再簡單。
華商也意識到面臨著問題,于是成立了法國華人服裝業總商會,便于與當地政府和居民的交流和溝通。通過華商的實際行動,11區現在的交通和環境衛生問題已經得到極大改善。“只要提出的是合理的、能改進的,我們都會配合改善。”該商會的會長告訴記者?! ?/p>